慈安看著琅威裏問道:“琅威裏你通個這一個多月的訓練,有沒有發現我們將士中的一些問題?”
琅威裏聽到皇太後直接詢問他現在水師將士中的問題,他想了一下說道:“啟稟皇太後,請恕我直言,我們的水兵將是確實存在許多問題。”
慈安看著琅威裏,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琅威裏想了一下,便接著說道:“我剛剛接手這支水師時,發現不管是從各大水師中抽調的人員還是現在剛剛招募的人員也好,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就是不講究飲食衛生,尤其是那些海邊生長的那些人,經常生吃魚蝦,結果許多人不服水土,換上腸胃方麵的毛病,許多人不能正常的參加訓練。”
“後來我才發現他們的飲食習慣不好,在我的嚴令之下,目前好了許多,但是這種現象任然是有發生。”琅威裏接著說道。
“再有就是紀律渙散,這些人員剛剛集結的時候,我讓傳令兵吹響集結號時,幾乎沒有幾個人能按時到達操場集結的,當時說實話我是非常的生氣,狠狠的處罰了幾個人之後,這才扭轉了他們的這種習慣。”
琅威裏接著說道:“如果一支部隊沒有嚴明的紀律,那樣即便是給他再好的裝備,他也是一支長敗之軍,不可能成為當今世界上的一支強大的軍隊。”
琅威裏說到這裏就不再往下細說了,慈安聽完琅威裏的這段話,她也沉思起來了,琅威裏的話隻是非常含蓄的提了一下大清軍隊中的這種現象,是呀在許多場戰鬥中,我們大清的軍人不就是敗於沒有組織紀律性嗎?這時一個不爭的事實。
慈安非常明白有許多場戰爭戰績不佳是這樣的主要原因就是:將官還沒有與敵人接觸,就潰逃了,留下兵士們群龍無首,一盤散沙,戰爭的最終結局早已有了定論,著包括多年前與英國人的兩場鴉片戰爭不都是這樣失敗的嗎?
今天琅威裏在她與皇上的麵前,再次提出這個問題,那是在向她與皇上報警,大清想要強軍,不是單單換一些西洋人的裝備就能行的,最主要的東西換是要換一換將士的士氣,改變一下將官貪財惜命,不敢打仗軟弱的惡習才行。
地龍等人站立在一側,對琅威裏的這一段講話也深有體會,特別是他們在安南國與法軍的對抗中也是如此,盡管恭親王治軍嚴厲,但是在戰場上幾乎彈壓不住,要不是馬三強率領的快槍營在關鍵時刻頂上大用,將戰局及時扭轉,那就是到了幾乎潰軍的危險境界,地龍在安南負傷,其中就有一部分就是當時將士的士氣低落,一個個貪生怕死,不敢往前衝鋒所至。
結果地龍一個人騎馬衝上前去落單了,沒有後援與左右的掩護,這才被對方冷箭射中,當時萬幸的是那支箭沒有毒,否則他地龍也就為國捐軀與安南了。
地龍看到皇太後慈安的沉思不語,便躬身上前,對皇上說道:“皇上,我大清雖是兵多將廣,但是戰鬥力低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有許多人認為是我們的武器不如西洋人,但是臣和琅威裏的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我們的將士的士氣低落,戰鬥力不強這才是根本原因之所在。”
皇上看看慈安,慈安這時說道:“看來我們在變新朝製的同時,首先要改變一些我們大清將士的士氣,其重點就是要改變一下用人的體製,不能繼續搞什麼用人世襲製,我們要注重多從那些戰功卓著、不貪生怕死的基層士官中提拔一大批人才來補充我們的將官隊伍。這樣就能鼓舞士氣,讓將士們也有一個晉級的機會。”
慈安接著說道:“目前我們最有效的辦法也就是先這寫方麵慢慢的改起來,慢慢的改變我們對將官的任用體製,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們目前這種致命的缺陷。”
慈安這時看著琅威裏說道:“琅威裏先生,我非常感謝你,能夠在哀家與皇上的麵前講真話,說實話,這樣我們才能了解我們軍隊中的一些情況,才能有效地采取一些措施,改變我們的軍隊。”
慈安接著說道:“今天我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是耳聞了琅威裏訓練的大清水師的歌聲,呼喊聲,這的確是有一種軍人的氣質,非常的不錯,明天哀家與皇上一定要去看看我們水師的訓練實況。”
慈安這時又看了一下地龍說道:“地龍愛卿,我和皇上道這裏來,主要是看看你的傷勢怎麼樣了,能不能明天陪哀家與皇上去看看水師的訓練場景,同時也讓你的部屬看看他們的主帥是怎樣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