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宦官弄權,殘害忠良,朝廷上下,一片哀鴻。有識之士或歸隱山林,或尋覓明主。靜候亂世到來。東漢滅亡之禍,由桓、靈二帝起,桓帝昏聵無能,專寵宦官;靈帝不辨忠奸,賣官鬻爵,親佞遠賢。百姓無法忍受,於漢靈帝光和七年(中平元年)爆發了黃巾起義,雖然大規模叛亂在數月內平定下去,但仍舊是動亂頻繁。靈帝不思鎮撫,仍日日與宦官在西園為樂。
轉眼間,中平六年,靈帝的病情不斷加重,經太醫診斷,定然活不過四月。這一日,靈帝臥於南宮嘉德殿內,深知自己已然油盡燈枯,連忙召十常侍入宮。蹇碩、張讓、封諝等人受命前來,見到病榻上的靈帝,不禁唏噓一片。雖然這些宦官對待朝臣無所不用其極,但對待皇帝的確是有幾分忠心的。靈帝抬眼觀瞧跪在榻前的幾個人,歎了口氣。
“陛下,您可是有旨意?”張讓伏地說道:“陛下若有旨意,奴婢等在此伺候!”
靈帝輕咳一聲,擺了擺手,緩緩說道:“阿父,扶朕起身!”
張讓上前,將靈帝扶起,隨手拿起一個大引枕,塞到了靈帝的身後,靈帝靠著引枕,雙手交叉於身前,頭上綁著明黃色的抹額,深深凹陷的眼窩,蠟黃色的麵龐,晃晃昭示著,這是一個將死之人。蹇碩、封諝等人見此,無不垂淚。
靈帝強打精神說道:“阿父,幾位常侍,朕,恐命不久矣。”
眾人皆搶話道:“陛下千秋鼎盛,定能萬歲!”
靈帝撫了撫手道:“聽朕講完。”眾人躬身聆聽,靈帝說道:“朕現在最掛心的,就是立儲之事。朕看皇子辨行為輕佻,無帝王之威儀,不如皇子協聰明好學,欲廢長立幼,諸卿以為何如?”
蹇碩上前道:“陛下,您並未冊立太子,隻需一道旨意,立皇子協即可,何需如此煩惱?”張讓、封諝等人皆點頭稱是。
靈帝道:“皇子辨有何進撐腰,如之奈何?”
蹇碩皺了皺眉,思索道:“陛下,欲立皇子協,必先殺何進,以除後患!”
聽罷此言,靈帝眼中閃出光芒,隨即開口道:“蹇碩聽朕旨意,朕授你臨機專斷之權,定要保皇子協為帝,西園八校尉皆歸你節製,你可聽清了!”
蹇碩叩首道:“奴婢定不負聖意,請陛下善保龍體!”
靈帝大笑三聲,倒於床上!十常侍急忙上前,發現靈帝已然駕崩。時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張讓等人伏地大哭不止,殿外的小黃門一頭霧水,紛紛猜測殿中發生了什麼。
蹇碩抹了一把眼淚說道:“現在還不是哭的時候,我們得盡快鏟除何進!”
段圭哭道:“此刻就全憑蹇幕府您做主了!”
張讓一旁幫腔道:“蹇幕府您說如何,我等就如何!”
蹇碩思來想去,說道:“如今之計,唯有秘不發喪,命人傳旨何進前來,我等於宮內擒而殺之!”其餘幾人皆點了點頭,忙派小黃門前去傳旨!一麵整理靈帝裝容,暫時將靈柩安置在南宮溫德殿內。
何進接旨後,整理朝服,腰懸佩劍,大踏步入宮而來!蹇碩埋伏了幾路兵馬於何進必經之路上,也該著何進命大,方要進宮,正碰見蹇碩的校尉司馬潘隱!潘隱向何進使了使眼色,這時何進才意識到,平日禁衛森嚴的皇宮中竟然無人值守!連忙逃出宮門,直奔城外軍營而去!蹇碩深知事敗便沒有好果子吃,一不做二不休,統領西園禁軍兵馬,欲出城擒何進。何進這頭連忙召集與他要好的大臣,商討對策。
座上一人起身道:“宦官勢大,並非一日而成,如若想盡數除之,必要從長計議!”
何進斥責道:“曹校尉,今日某險些死於宦豎之手,豈能善罷甘休!”
眾人正束手無策之時,潘隱推門而入大喊道:“大將軍,大事不好,陛下已於今日駕崩了!十常侍秘不發喪,就為了謀害大將軍,把持朝廷!”眾大臣皆流淚大呼,哭成一片!
黃門侍郎荀攸上前道:“明公,十常侍秘不發喪,其心可誅,如今之計,唯有先立新君,再除國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