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2 / 2)

在這危急關頭,嶽飛指揮本部2000人馬立住陣腳,拚死抵抗。此時,別處前來接應的兵馬中途又憚於敵勢,臨陣脫逃。嶽飛在極其艱困的情況下,依然率部作戰,從拂曉一直打到天黑。後來總算突破重圍轉戰到建康城下,準備進城死守。誰知守城的杜充卻已經逃到儀征,投降金人了。

嶽飛無奈,隻好屯兵於紫金山下,第二天淩晨又率部衝出包圍,退至安徽廣德,以便阻止金兵南下臨安(今杭州市)。一個月後,嶽飛率領兩三千人馬,在廣德附近伏擊金兵,取得六戰六捷的戰果;又在宜興阻擊金兵北歸,四戰全勝,大大挫傷了金兵地銳氣。

此後。完顏宗弼在杭州等地大肆擄掠後,取道鎮江北上,遇到抗金名將韓世忠的迎頭痛擊,不得不改道建康渡江。這時嶽飛已率部來到江寧地域,與民軍錢需等密切配合,經常襲擊金兵。當嶽飛得知金兵從下關靖安鎮北逃的消息後,隨即率領僅有的500騎兵,從江寧繞過建康城,出其不意地奇襲靖安鎮,大敗金兵,燒毀了渡口。

一敗再敗的完顏宗弼並不甘心失敗。當他得知在建康附近三番五次痛擊金兵地隻是一個嶽飛、數千人馬加上兩支民軍之後,不禁又氣又惱,遂又揮師過江,企圖在建康城外和宋軍決一死戰,消滅嶽家軍。可是嶽飛在取得靖安鎮大捷後,早已搶在金兵之前摩師到了牛首山。他選擇險山密林中的開闊地,指揮軍士依山順勢,就近取石伐木,很快構築了一個營壘,悄悄埋下伏兵。

完顏宗弼連吃敗仗,怒氣衝天。他集中力量在建康城外紮下兩座大營,擺開決戰陣勢。在力量十分懸殊地情勢下,嶽家軍鬥誌旺盛,毫不示弱,在牛首山下與數萬金兵展開了一場大決戰。經過激烈廝殺,金兵再次大敗,當場被嶽家軍斬首3000多個,俘虜中上級軍官20餘名,還繳獲馬甲2000多副、兵器旗鼓多件。完顏宗弼狼狽逃回建康,連夜由龍灣波江倉皇北逃。船到北岸,金兵仍然心驚肉跳,完顏宗弼仰頭長歎說:“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解元是宋朝大將韓世忠的部將,智勇兼備。韓世忠進軍揚州時,派他鎮守承州。承州是金軍進犯地必經之路。解元打聽到金人的先頭部隊已至承州近郊,明天將趨抵城下,便帶著自己地兵士出城設伏擊圈。他的安排是,1C0士兵守在路口,1C0士兵埋伏在嶽廟,自己帶士兵隱蔽於路旁,並告誡兵士:“敵人經過時,我率兵先出擊;守路口的人看到我揮動指揮旗,立即豎起旗幟,這樣敵兵必不敢過,肯定會奔往嶽廟,廟中的伏兵再出擊。”同時又令人在金兵進入伏擊圈後,決河以斷其退路。第二天,金軍果然來到城下,一切都像解元預料的那樣,金兵在進退無路的情況下被伏兵衝散,殘兵退至嶽廟,又遭到宋軍內外夾擊。這一仗共俘獲金兵1人,隻有2人逃脫。

公元1126年五月,端午過後,呂將率大同三萬守軍南下應州,主持南線軍務,擬與鎮守應州的張克戩、程迪裏應外合,圍殲南麵之敵。隨行大將有徐徽言、楊震、錢鬆、朱昭、李逵、張確、孫昂等人。

宋軍過了雲中,趁夜在清水河往東南方向潛行,至應州東麵、大臨河西麵地帶安營紮寨,目的是切斷南線金軍的退路。夜行軍是西北軍的必修課程,自從劉通來到西北,為將來計,就已將遊擊戰、運動戰、陣地戰的理論與軍事訓練相結合,遊擊戰、運動戰的核心就一個字:走。因此,急行軍、夜行軍、中長途越野等項目是必訓內容。西北軍乃北宋勁卒,而能夠訓練下來的更是意誌堅強的戰士。夜間行軍一般有個前提條件,以熟悉地形的士兵或當地百姓做向導。

這個問題在應州這裏不成問題。

等金軍發覺時,宋軍的營寨已基本完成。金軍二萬騎兵過來衝擊寨柵,先是踩上地雷,炸個人仰馬翻,隨後遭到宋軍密集箭弩的招待,紛紛倒地。金軍似乎不知死活,前頭的倒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

如果您覺得《宋之梟雄盧俊義》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