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曾有一段“千裏送京娘”的佳話。趙匡胤對遇難的素不相識的弱女子趙京娘真誠地伸出援助之手,迢迢千裏相送,一路兄妹相待,日夜兼程起居飲食坐懷不亂。更有匪徒恣擾,趙匡胤憑一身正氣和剛強武藝,安全地將京娘從山西送到湖北的家中。
京娘後來對趙匡胤日久生情,京娘願以終身相托,然而趙曰:“賢妹非是俺膠柱鼓瑟,本為義氣千裏相送,今若就私情與那個響馬何異?況施恩圖報非君子所為”。京娘道:“恩兄高見,妾今生不能補報大德,死當銜環結草”。於是京娘投湖自盡,京娘湖亦由此得名。
唉,怎麼說這個趙匡胤呢,本來這麼辛苦把人家送回家了,就任由自己的呆氣發作,拒絕了姑娘的求愛,讓這女子殉情了,這不白送了嘛。
那京娘能頻遭匪徒滋擾,想來必定是國色天香,麵對如此美女,趙匡胤不動心的話,就很難解釋他後來為什麼會對花蕊夫人的行徑。想來定是將錯就錯、陰差陽錯之舉。
雖然趙宋王朝是從趙廣義那裏開始不行的,但也有趙匡胤重文輕武、杯酒釋兵權等政策的後遺症,所以盧俊義不願做趙匡胤,這不單單是文武國家之策,更在對待女人上麵。
想必那時是趙匡胤牽著馬,而京娘坐在馬上,兩人迤邐而行。
此番如若讓盧俊義牽著馬,讓潘巧雲坐在馬上,那是萬萬不行,如果把潘巧雲換做李清照那樣的女子還行,但潘巧雲這類的女子,萬難能讓盧俊義如此敬重,隻會有褻玩之意。
於是盧俊義撇開潘巧雲拉扯的手,跳上馬,跑出去一段路程。然後駐馬不前,等到那邊的哭聲響起來好一陣子,方才掉頭回來,將馬停在那抱頭痛哭、失望恐懼情緒交集的潘巧雲麵前,俯下身子,伸出大手道:“你要不要上馬?”
潘巧雲聞言,抬頭一看,大喜,忙起身拉著盧俊義的手:“你男子漢大丈夫,果然不會不管我這個弱女子。”盧俊義稍一用力,把潘巧雲拉到馬上,放在他的前麵。
這頭馬是盧俊義從自己的馬場中上千頭馬裏選出來的,雖然並非千裏馬,不過也算上一匹良駿,馱著兩人並不費勁。
盧俊義也是從燕青浪子處學到要玩弄操縱女人的情緒,讓她在失望、希望,得到、失去你的情緒中不斷感受,不斷波動,她才會忘不了你,否則一直讓她波瀾不驚,很難牢掛她的芳心,所以東坡居士老蘇軾的招之極來揮之即去的理論有一定的道理,女人不要太看重了。
盧俊義看著身前的潘巧雲,這女子的真是胸懷博大,達到了背後見乳的境界,而那細腰卻宛如蜂腰。麵對著這搖曳多姿動人心魄的嬌軀,說不心動,那是假的,隻是他並沒有急色的一把抱緊潘巧雲,隻是一手拉著韁繩,一手虛抱著潘巧雲,卻將馬匹策得飛快,讓這個從未坐過馬的嬌弱女子一手緊緊拉著馬鬃,一手緊緊拉著盧俊義的袍子,然後緊緊貼著盧俊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