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中談到磁學和指南針。他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麵,就可以指示方向。2.碗唇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麵由於指甲麵光滑,磁針可以旋轉自如,指示方向。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沈括比較推重的是縷懸法,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法。事實上沈括指出的四種方法已經歸納了迄今為止指南針裝置的兩大體係——水針和旱針。
再加上眾人皆知的畢昇活字印刷術,那四大發明中三大都是出自宋朝,可見宋朝科技在古代中國的登峰造極之處。從此也可以看出中華民族不愧為世界最聰明的民族,隻要政府不打壓,即便不鼓勵也能做到影響全世界的事情。後世被滿清壓抑了三百多年也落後了三百多年的中華科技也能迅速的跟上世界的步伐,也讓盧俊義不禁感歎民心可用、民力可用,任何企圖愚弄人民的朝廷都不會有好下場的,既不得民心,而民力,那些官老爺們不去珍惜它也發光,但即使放光也是會燃燒那些腐朽勢力的火光。
但是有有一點是要確定的,即使宋代的科技很發達,那也是相對於整個封建時代的,跟從牛頓開始的西方科學技術相比,天差地遠,但這個差距會由穿越過來的盧俊義來填補。盧俊義著力營造環境讓那些專業人才們發揮他們的長處,同時還忙裏偷閑地教授一些比較簡單的現代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等理工科知識給這些人才,同時也教授給他的三衛成員們。盧俊義不追求他們能夠馬上聽懂發明出一個什麼電器,隻求能在他們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留待日後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