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路途(1 / 2)

“噠噠、噠噠、噠噠”

一隊騎士在馳道上飛馳,馬蹄帶起了大片的草削。

項真一行人離開丹陽已經二十天了,經過晝夜不停地飛馳,項真估算自己已經趕了一萬多裏路。

長途的行軍把項真原本圓潤的臉也磨出了意思棱角,俊逸的麵龐更顯陽剛。二十天來,項真一行人翻過高山,越過草地,跨過大河,一行人已經接近了項地。

項地是項氏的封地,臨近洪陽大澤,四周山高水美,怡人居住。但是地關人稀,妖獸眾多,從多年前項氏在這裏紮下跟就一直苦心經營,並以自己的的姓氏來冥冥這片地域。

項地與其說是楚國分封的領地,倒不如說是項氏一族自己打下來的私領,隻是和楚王報備一下。項氏一族的先人們,在這裏,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與妖鬥。項氏幾代的精英在這裏埋骨,才換來了項氏的今天。

直到一百多年前項老爺子公器私用,以雷霆手段用楚國十萬大軍,橫掃了整個洪陽大澤方圓萬裏,項地才算平靜下來。

對於項老爺子這麼做,楚國也是樂見其成的。畢竟相比於楚國的中心,項地對於楚國上層來說隻是一片蠻荒之地。而就是這片蠻荒之地,卻葬送了楚國第一將門的八成精英,牽製住了項氏的五成實力。而就是這剩下的兩層精英,經過項地的戰爭,撐起了楚國南疆。

項氏的損失不僅讓項氏感到傷痛,就是遠在丹陽的楚王也一陣的肉痛。

畢竟戰死的這八成精英,要是能多活下來三層加入楚國的軍隊,楚國就不會為南疆的蠻人頭疼了。雖然項地的出產沒有什麼能讓楚國上層看得上眼,但是這裏有著楚國底蘊最深的將門,孕育著楚國最好的兵員。僅這兩點,楚老爺子私調軍隊平定項地,不僅沒有被斥責。

甚至平定項地之後,由楚國工部出人、楚國國庫、王室、項氏,三家出錢,修建了這條從丹陽起始,連接項地的馳道。這條從開工到完成,隻用了百年時間的馳道,就很好的說明了楚國上層的態度。也正式因為這條馳道,澆滅了洪陽大澤之中,漏網之魚的僥幸心裏,反抗者很快就消聲密跡。

事實證明楚王是明智的,從項地騰出手來的項氏,全麵的接手了楚國南疆的軍務。百年的時間裏,在外項氏成為楚國南疆的最堅實的屏障,在內項氏也積極向楚國王室靠攏,成為楚國的支柱之一。

經過百年的修養生息,項氏漸漸的走向興盛,項地也從當年的十來萬人口,變成了現在的人口三百多萬。

越過項地的界碑,項真一行算是正式的進入項氏的地盤。

此時的項真早已看不出來十多天前,累死累活的熊樣。二十天的行軍不僅讓項真的耐力、意誌得到了磨練,連項真的禦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不僅是坐下的烏騅為項真提供了氣血的補充,恢複他的精神。如果有兵家的人看到項真一行人,就會明白項真與軍士們組成了一個簡易兵家戰陣,一字長蛇戰,項真身後衛士所護衛的令旗就是這個戰陣的陣眼。

雖然陣形並沒有提高這支隊伍的戰鬥力,但是卻大大的提高了,被戰陣所籠罩的軍士精力、氣血恢複速度,此陣是軍隊長途行軍的首選。

這就是項真這次行軍最大的收獲,得到了項氏軍中的認可並開放了戰陣的權限。畢竟沒有得到手下這些驕兵悍將的認可,項真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自己融入戰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