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誰家英俊少年郎(上)(1 / 3)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因勢利導

“聖上,雖然我們不打算答應西夏把這幾萬俘虜給放回去,但也不能讓人說我大宋不講道義,臣以為應該向西夏開出他們難以接受的條件來贖回這些俘虜,比如每個俘虜開價五百貫,以償還他們在邊境燒殺搶掠所犯下的罪行,這樣的條件就算西夏答應了也會使他們的國內財政空虛,讓西夏陷入兩難境地!當然也可以用西夏俘虜我大宋的軍民來做交換,不過處於這批俘虜的危險性,可以開出十人換一個這樣的代價。被俘虜的我大宋軍民在西夏多是屬於奴隸,如果西夏接受這樣的條件,那它也會損失大約四十萬人的勞動力,這也是西夏人無法接受的!”王靜輝看到大局已定,便接著提出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來拒絕西夏的要求。

事實上王靜輝希望能夠試圖通過點滴模式來讓大宋統治高層建立“戰爭賠款”的意識,一年前宋夏交戰後,他便建議大宋向戰敗的西夏提出戰爭賠款。“戰爭賠款”對於這個時代的統治者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至少這有點違背儒家的“忠恕”之道,但王靜輝看來這是最正常不過的,在這方麵倒是遊牧民族要比大宋精明的多得多,遼國和西夏在戰勝後還知道向大宋索要歲幣以削弱大宋實力,同時壯大自己。要是他能夠在這個時候慢慢的滲透,把“戰爭賠款”這個概念讓大宋君臣接受,那以後對敵國可以施展的手段會更多。

“嗯!駙馬的呈奏朕準了!”英宗趙曙說道。今天他實在是很生氣,王靜輝原本說服他不要放過西夏俘虜的理由讓他真切的認識到對待敵國萬萬不能心慈手軟,否則養虎為患,邊疆將會永無寧日。

不過王靜輝這條理由在司馬光和歐陽修的眼中似乎不是這麼順耳,兩人紛紛出列指出萬萬不可以用這條理由來搪塞西夏,還是另想別策。殿中的眾人在氣憤之餘也想到這個理由似乎有點太過分了,不合大宋的臉麵,不過想到王靜輝除了是朝廷命官之外,還是大宋最有本事賺錢的商人,心中也有點心領神會。

王靜輝說道:“昔日漢武帝西征匈奴,麾下大將衛青得勝後,虜匈奴馬匹數十萬匹,牛羊無數用以****。臣以為戰爭除了將士用命之外,朝廷也要花費極大的財力來支持戰爭的進行,以前每年邊疆有警,我大宋軍費便要在正常年份上多出一兩千萬貫,這皆是我大宋百姓膏血,臣以為戰敗的一方必須要為這場戰爭負責,承擔其後果,戰後索要‘賠款’也是合情合理,不然我大宋何來‘歲幣’之說?!如果說我大宋百姓和西夏百姓必然有一個為這場戰爭掏出血汗錢的話,那我會選擇是敵國的百姓!對敵人的憐憫便是對自己的殘酷!望聖上和眾位大臣三思!”

在王靜輝成為駙馬外放後,便覺得自己向朝廷進策得到認同的過程是越來越麻煩了,這一次好不容易抓到可以當麵闡述自己觀點的機會,他當然要一次盡全功,免得以後回到楚州後還要一封信一封信的聯絡大臣給老丈人打補丁。

王靜輝是昨天才剛剛到達汴都開封,為了陪老婆才沒有知會潁王趙頊,怕他忙不迭的晚上來壞他的心情,今天福寧殿麵聖議事的內容,先前他也是不知道的。麵聖召王韶入宮應對的時候王靜輝原本沒有打算能夠取得什麼效果,最多提個佐證罷了,沒有想到王韶這步棋還真讓他走對了,王韶那一席話讓老丈人心火上升,估計誰要是在這個時候給西夏說好話站在妥協派那邊,在英宗趙曙的盛怒之下被修理一頓是百分百的。

韓琦、富弼這樣的老臣是不願意在這個時候當出頭鳥的,他們想著是如何光榮退休,而不是在這個無關緊要的問題上去觸英宗趙曙的黴頭,很不光彩的離開這個崗位。其實不光是他們兩個人在這麼想,整個福寧殿中除了新參加的王安石以外,其他人也多少都有這種想法,王靜輝不知道他們心中對此默許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關鍵的便是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福寧殿議事之後,所有的官員包括韓琦和富弼在內都退了出去,而王靜輝則被老丈人給單獨留了下來。還是在半年前那個花園,但此時已經是七月,正是花園一年當中最為美麗的時段,王靜輝先在宮內內侍的帶領下來到花園,英宗趙曙換了一身便裝隨後便來到花園中。

“改之,不要站著了,在這裏你我隻是翁婿兩人,就不用在乎那君臣之禮了!”英宗趙曙一身白色蜀繡,隱隱泛著龍紋裝飾,不僅顯得寬鬆寫意,而且也別有一番帝王的威嚴。

王靜輝笑著說道:“謝嶽父恩典!”便坐在了英宗趙曙對麵的石墩上,內侍趕緊給兩個人上茶水果點。

英宗趙曙和自己女婿相處的時候也是心情輕鬆的很,臉上一點也沒有剛才在福寧殿議事時候的震怒,除卻是這個龐大帝國的皇帝外,此時更像是一個嶽父的樣子了。“淺予她的身體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