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長城的烽火台上,眼前全是金黃色的穀子地,地毯,直接同地平線那邊的湛藍色天空連接在一起。
這就是寧夏平原,中國西北部最的的產糧區。寧夏平原又叫銀川平原,或者叫銀川盆地。北起定州,也就是後世的石嘴山市,南至黃土高原,東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賀蘭山。總麵積四萬裏,南北長六百裏,東西寬則隻有二十到一百裏,像一條狹長的帶子,斜貫西夏的整個國土。
因為四周都是高原,寧夏平原氣候宜人,無冰雪霜凍水旱災害。加上黃河流經這裏帶一個微微的弧度,隻要挖出一道缺口,充沛的河水就能很便利地灌這片衝積平原。因此,這一片兩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居然支撐起一個強大的西夏王朝。
西夏主要分成三大塊。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因為還沒怎麼開發,現在還是西夏的畜牧業基地。隻有寧夏平原才是中國西北部的糧倉,農作物的產量甚至超過了關中平原。
寧夏平原又是西夏的商業中心,手工業中心和政治中心。小小的一個盆地中集中了西夏王朝兩百多萬人口中的一半。
就拿西夏的首都興慶府來說,現在有人口十六萬,是西北地區的第一雄城,比之北宋的四大京城也不逞多讓。
一百多萬人口,兩萬平方公裏土地。同飽經戰火,已變成千裏赤地的河北、河南、山西相比,這裏就是塞上江南,人間樂土。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楊華按耐住內心的激動,看著這片人間天堂,有些微微的暈眩。
此刻,他已經觸摸到這道財富的大門。隻要盡收西夏之地,以這裏的人口、糧食和聞名天下的河曲馬,一統天下當不在話下。
此戰若勝。進一步。天王。若敗。也不用回河東了。他麵對地是一個強大到令人膽寒地。擁有四五十萬軍隊地王朝。
得到府州折可求地協助。楊華所率地河東大軍用一個月地時間經麟州、石州、夏州殺到寧夏平原。而這條行軍路線也是以往黨項人進攻大宋朝地必由之路。這不過這次地攻擊方換成了楊華。
沿途還遺留著當初折家軍和黨項人反複拉鋸時留下地軍營和堡壘。依靠這些遺址。楊華沿途建立運輸線。將搶劫而來地錢糧源源不絕地往太原運。數千裏長地道路上。民夫川流不息。斥候往來不決。
河東今年地大饑荒讓民夫們爆發出極大地工作熱情。這些窮瘋了地百姓什麼都要。也算是他們運氣好。因為寧夏平原地作物成熟季節比山西要遲上一月。楊華剛一到就碰到收割季節。於是九萬多百姓同時揮動鐮刀。朝這一片黃燦燦地穀子地撲去。
九萬多百姓若站在一起。將是一個長寬各三裏地大方陣。這麼多人同時散出去。可想秩序將亂成什麼樣子。
這個時候。如果黨項人突然反撲。將造成不可遏止地大潰敗。
不過,說來也奇怪,等楊華依地域組織好隊伍時,已經兩天過去了,黨項人還是沒有來,這讓他大大地鬆了一口氣。而本地的黨項人見楊華勢大,也都紛紛逃離家園,朝興慶府湧去。
九萬民夫四下搶割糧食,用不了幾天就會將夏州的糧食收割一空。
“夏國國君李乾順是個蠢貨嗎,這都兩天怎麼還看不到一個黨項兵?難道他不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非要等我整頓好兵馬才來進攻嗎?”楊華心中疑惑,黨項人全民皆兵,戰時又自備兵器和馬匹,隻需軍令一下,立即集結成一支龐大的軍隊,動員能力比宋朝可強太多了。
“回楊將軍的話,若是在二十年前,小梁太後執政的時候,黨項大軍早就到了。”趙行德還是一副謙虛謹慎地樣子,他恭身行禮,寬大的青袍在風中飄揚。
作為一個在西夏中樞機構做了十多年的官,趙行德這個西夏通現在被楊華依為心腹,也是這次進攻寧夏平原的戰略製定者之一。
“哦,這又是什麼道理?”楊華伸手拍了拍秦長城的城磚,問。
趙行德說:“二十年前,小梁太後執政時,大權在手,朝政也井然有序。而如今地夏國國君李乾順生性寬厚,是一個非常平庸的君主。而且,這人從小學習儒術,是一個頗有學問之人。可惜,儒家地治國策沒學到多少,反將性子磨得懦弱了。他主政之後,大力推行漢學,在各州府設置學堂,並用儒家經典科舉取士。如此一來,朝廷漢、蕃官員一遇到事就相互推委、扯皮,國政一團混亂,軍隊的動員力自然效率不高。宣和七年時,夏、宋大戰,堂堂黨項大軍居然被童貫打得一潰千裏。童貫手下地軍隊是什麼樣子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