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的一個冬天,一個男人再次的倒在了侵略戰爭開始的那一刻,他手中的槍口在臨死前還發出震耳欲聾的槍聲,但是隨後趕來的直升機卻在地毯式的轟炸下,魏敏民終究是無力的躺在了地上,在意識恍惚之際,他再次想起了那裏。
山海關外,幾片翠綠支撐起了這座青山,這邊是山海關口,山海關內是關內,關外便是山海關外的東北,內蒙古等地。
在這座山的中央,隱藏著一口大鍋,這個大鍋沒有人知道是什麼,也沒有一個人想知道。大家都沒有閑餘時間去看看他,當然,這個大家都看不好的地方,卻成為了建造觀測台的絕佳位置。
冷戰期間,美蘇兩國把目光轉向了星海,對星空進行了永無止境的探索,直至今日,美俄兩國和其他國家依然在向星空發射衛星。在公元紀元,這裏的人們是孤獨的,他們好久沒看見天日了,上空即是冰雪交加的夜空,偶爾的晴天還被用來觀測天文數據,搶修的數據數不勝數,沒有人知道那些是幹什麼的,沒有人想知道。
這裏,是大興安嶺以南800m的觀測站,被這裏的人稱為瑪莎革命觀測站。以公元記曆來看,今年是1966年臘月。
在這片深山中,為首的是一位叫王建民的人,他是一名高能物理領域的專家,彼時的新中國剛成立不久,隨著第一顆原子彈的大爆炸,組織變派他來到了這片荒蕪的地方,讓他在這裏趕上美蘇在航天領域的封鎖。王建民確實愛著這個國家,他也是留美博士中,為數不多秘密歸來的。他本來很小眾,可沒人會研究高能物理,這是一個新興的科目,他這個時候隻僅僅隻有24歲,根據手上的指南針依稀的在風雪中辨別的方向。寒風吹在他的臉上,把他的眉毛上凍成了一片雪白。他身後還有100多名建設隊員,他身旁還跟了三位天文領域的專家,身後還有一位語言學家。
看著眼前的一片荒蕪,王建民決心在這裏建造出一棟棟高樓,把這裏建設成國家理想的天文觀測基地。
後麵的幾位軍人持槍警戒的四周,他們十八位是負責安保工作的,每個人都端著56式半自動步槍,有的人還端著一把小米步搶,這些人每個人都洋溢著笑容,沒人看得出來是怎麼回事,大家都很高興。
這時,旁邊出現了幾位軍人,他們是附近巡邏的安保人員,為首的魏敏民對著王建民說:“王隊長,我們都已經在附近部署完畢,這裏有現成的民房,隻能先委屈你們一下。”
王建民笑了笑,不做聲的說:“感謝你啊同誌,我們這麼多人,都是科研人員,沒有那麼多大講究,有民房住的就可以,過幾天無線電台就運過來了,還有咱們信心念念的天文台,馬上就搬過來了。你們最近要受累了。”
為首的同誌笑了笑,對著王建民就是一陣客套話:“哪裏哪裏,我們都是些大老粗,沒你們這麼精細,還有大家都是為國家工作,為我們的國家奮鬥,大家目標都一樣。”
王建民也回答到:“是是是,那我們的安保工作就要交給您。”
聽著王建明的客套話,為首的同誌雖然臉上沒有太大的表現,但心裏卻想了很多事。
大家站在山峰上,建造了一個簡易的滑索,把空投的生活物資運到了民房下,還有十幾個人把支架架好,與外麵的登山隊取得了聯係,剩下的人隻要把架天文台的支架裝好,基地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