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法會(上)(1 / 2)

易門和道門的領袖宗師們站的很近,他們之間本就心得互通,相比之下,佛門諸派和道易二門站的稍遠,而且他們之間也彼此隔開不的距離。

最醒目、距離洞口最近的大和尚乃是號稱“賢首”的法藏和尚,賢首法藏現在佛門中堪稱聲威鼎盛,光大華嚴宗一脈佛法,是為華嚴三祖。法藏和尚賣像不錯,可謂是寶像莊嚴。

在法藏的左側後方一丈多遠的地方,站著三論宗的慧均和尚,慧均和尚右側一丈,律宗的義淨和尚盤腿靜坐。這兩個大和尚乃是當今三論宗和律宗的首席。

再向後,三丈多遠,靠近山穀石壁,並排盤坐著一老一中年兩位和尚,老和尚乃是佛門台宗的首席,左溪玄朗大和尚,中年和尚是左溪玄朗的徒弟,也是現在台宗管事的人,荊溪湛然大和尚。

緊挨著台宗師徒不遠處,也坐著一老一青兩個和尚,這兩個和尚袈裟破舊殘缺,一看就是窮苦人,和袈裟光鮮的台、華嚴等宗大不相同。這兩位乃是佛門淨土宗的兩位代表,淨土宗又稱蓮宗,老和尚法號善導,乃是蓮宗二祖,年輕的和尚法號承遠,是蓮宗三祖,這兩個和尚卻不是師徒關係,淨土宗深入民間,流傳廣泛,善導和承遠各有所學,隻不過善導年老,又更有開創著的功德,敬為二祖。

最後還有兩個和尚,卻是奇怪,這兩個人隔的遠遠的,中間夾著以上所有的和尚們,靠近道門方向的,乃是北禪宗號稱的七祖,北六祖神秀的徒弟,普寂和尚,遠離道門方向的,乃是南禪宗的七祖,南六祖慧能的徒弟,神會和尚。

禪宗自從第六代分裂成南北兩派,慧能、神秀各立宗門後,爭鬥一直激烈,這次大會,兩宗都來了主持,卻不願交談,與對方隔的遠遠的。

易門三位、道門七位,佛門六宗九位,易道兩門加起來才和佛門人數相當。

蓮花生自稱密宗初祖,和各位高人一一見禮,道門易門眾人反應雖然平淡,但也還算過得去,反而佛門敵意更濃,各位高僧心為深湛,自然不會流於表麵,但在場的都是高手,人人能感覺到身體周圍能量流動的變化……

打過招呼後,大夥兒也不多話,隻等袁罡出關。

約摸離黃昏還有一個時辰的時候,山洞內終於有了動靜,洞口的碎石輕輕浮起,滾落到兩邊,露出一個可容一人通過的出口。隨即,洞內傳來沉穩清晰的腳步聲……

山洞不是很深,腳步聲沒持續多久,一個紫袍道人從山洞裏探出頭來,這道人頭發花白,長長的直拖到腿,麵闊眼長,一看就是很有主意的樣子,下頜寬厚,兩腮有肉,笑起來倒顯得憨厚,這人在洞中閉關封印多年,那紫袍居然嶄然如新,不見腐蝕。

紫袍道人正是袁罡!洞口十幾位高人立即迎上,一一問詢寒暄。袁罡和易門道門得人很熟悉,卻不用多話,相交多年,一個照麵,就能“眉目傳情對佛門中人卻是更加熱情,大師長大師短的嘮了好半。

最後,袁罡走到蓮花生麵前,溫和的笑道:“大師的來意,貧道已經清楚了,還請大師稍待片刻,貧道與眾道友久違,有些話要,隻消片刻,再與大師論道可好?大師萬裏迢迢而來,必然不會讓大師空手而回的!”

蓮花生打定主意要一舉震懾中原修士,他心中有所倚仗,不怕這些中原人耍賴,因此倒很有耐心,也是一臉祥和的笑道:“無妨。”

袁罡似乎很感激的點點頭,也不走開,就在蓮花生身前轉身,麵對對眾高人朗聲開講:“百年前,數大亂,貧道當時耗費平生功力強行推演數,得知百年後大劫將至,若不作準備,則中原無人可抗巨劫,故而邀請下高人閉關自封,延壽百年。貧道道行淺薄,但幸虧道垂憐,閉關這幾十年中,終於對數有了新的領悟!中原三教佛,佛門大師雖然和貧道道路不同,可終究也是炎黃骨血!中原有劫,蒼生無辜,還望屏棄門戶之見,戮力同心,共抗劫難!袁某德行淺薄,但自問平生沒作過傷害理之事,更沒做過有虧於修行同道之事,因此,袁某厚顏,有一不情之請,還請各位高賢襄助!”

到這,袁罡向孔穎達掃了一眼,孔穎達聰敏,當即接口問道:“袁兄但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