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準備(2 / 3)

“王先生,屬下粗莽,失禮了!”飛揚古見額倫特退下之後,又朝王謙受抱拳道。

“不敢不敢!”王謙受連忙還禮,“能為朝廷解憂,也是我等臣民之福,額倫特將軍其實是過獎了。隻是,此事實在是有些麻煩。您也知道青海那地方不好走……所以,草民想先問一下飛軍門,這糧草有多少?需要運往青海何處地方?又如何存儲?”

“於中說的沒錯。這些商人果然有辦法,真真是小看不得!”聽完王謙受的話,飛揚古雖然隻是微笑了一下,內心深處卻是暗暗鬆了一口氣。在大戰之前,運糧到敵戰區,以備快速行軍之用!這主意乍一聽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可是,現在看來卻已經不那麼讓人難以置信了。聽王謙受話裏沒有多少為難的語氣,飛揚古就知道,此事至少也有七成成功的希望。

七成啊!就是隻有三成把握,此事也值得賭上一賭!怪不得於中讓他親自來,不親自來,這些商人未必肯幹幹脆脆地買帳,答應趟這次的渾水。而且。跑了這一趟,還真是長見識呢!……

其實,攻打阿拉布坦的計劃早在康熙四十年,阿拉布坦第一次派兵到哈密城挑釁地時候就已經有了。要知道,阿拉布坦地行為其實已經深深觸動了康熙的心理底限。試想一下,一個自命不凡的皇帝,一個自認英明神武地天下第一人,在打敗了敵人。追了敵人上萬裏,逼得這個人自盡身亡,正自得意不凡的時候,另一個家夥卻突然竄上來接過了敵人的棒子,並且,又再一次的對他張牙舞牙,他怎麼可能不怒?怎麼可能就讓這個家夥在那裏逍遙自在?可是,康熙四十年的時候,先有台灣叛亂,又有天地會鬧事。還有馬德與兩淮鹽商大戰。再連著一個廢除漕運,國家與朝局都十分動蕩,康熙拚了命的掌舵。所以,不得不暫時放過西邊的這群狼崽子。等到了康熙四十二年,還沒來得及開工,天下又是大事連綿!先是於中攻打日本,接著就是清理虧空……國庫沒錢了!還打個屁?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正當朝廷迫於連續不斷的麻煩,不得不暫時停手,在那裏等待機會地時刻,青海的土霸王。那個長命地固始可汗居然嗝屁了!這讓康熙十分鬱悶。本來,康熙一直對這個幫著葛爾丹奪取準葛爾汗位,又出兵西藏,將兒子立為西藏之王的家夥十分有“好感”,本想在平定阿拉布坦之後一起“請”這位老先生到北京好好敘一敘的,可這家夥居然就這麼死了。死了就死了吧,臨死也不知道留下個兒子守住基業,居然還讓阿拉布坦收買內奸,裏外夾攻。奪取了青海的統治權,使得準葛爾蒙古一部的勢力愈加擴漲。同樣,也便得清廷不得不改變先前定下的計劃。

本來,他和康熙的打算是三路齊出,分別從巴裏庫(新疆巴裏坤),阿爾泰山以及甘肅出兵,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合圍阿拉布坦。不過,由於阿拉布坦占了青海,三路大軍齊出地計劃不得不進行更改了。青海地域廣大,尤其是連著準葛爾、甘肅、陝西、四川還有西藏,對擁有數萬騎兵地阿拉布坦來說,占了這裏,就是進退兩便,占據了主動,而清廷就不得不加大用兵的範圍了,而且,如果不是家大業大,兵力足夠,恐怕還要受到更大的威脅。可是,三路大軍齊出就已經需要至少十幾萬人馬了,再加上攻打青海,至少也要動用二十萬,再加上運送後勤輜重地,數目隻會更加龐大。朝廷現在的財政情況雖然已經有所好轉,可是,文武百官恐怕不會願意如此花銷。尤其是青海地廣人稀,糧食運輸尤其困難,大軍所需,未必能得到及時供應。而糧草不足所代表的,極有可能就會是一場大敗!康熙自然不會允許這場大敗出現,朝廷上的文武百官也不會允許!所以,事情變得難上加難。麵對這種情況,於中便向他提出了“閃擊戰”的方案。

沒有別的!整個方案都隻需要一個字:快!快到讓敵人根本就反應不過來!就算反應過來也無法做出防禦!……這個方案,不需要二十萬兵馬,甚至連十萬都用不了,主戰的部隊,都是騎兵。多路突進,快速合擊,如果順利的話,整場大戰,計劃是在兩個月內完結,而從大戰開始再到攻克伊犁,恐怕還用不了一個月。不過,這裏麵依然還是那個問題……糧草。

騎兵就算再快,也不可能在攻破青海敦多的防線之後就快速推進到伊犁,他們在途中必需進行補給。水,沒關係!從青海往下一直到伊犁,每一個可以供騎軍補充淡水的地方都探得十分清楚。關鍵就是糧食!騎兵可以一次性帶上十天左右地幹糧,可是,如果中間沒有糧食,他們就難以繼續前進。尤其是青海一直遊離於清廷的統治之外,不能像別的地方那樣大開殺戒進行搶掠,那樣的話,於朝廷所定下的將青海收於囊中的計劃相違背,而且,還有可能會使得當地的蒙古人和藏人群起反抗,大大不利於整個戰局。所以,隻有預先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