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二章 挫折(2 / 3)

理查德接受了這個建議。確實,這兩個年輕人太浮躁了。雖然德雷克的話讓人聽著有些不是很舒服,可是,從他這些日子在上海的觀察來看,那位總督確實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至少,港口上四處可見的鐵軌和帶著滑輪的鐵架吊車在歐洲就很難見到。而這些東西卻可以很好的提高貨物的進出港效率。當然,這隻是小方麵,除此之外,他還通過在上海的歐洲商人深入地了解一下上海“市政府”的運作情況。他發現,雖然表麵上許多部門都掛著同樣的牌子,可這些部門卻都在處理不同的事情,而且,這些部門的分工之細,還要超過歐洲的市政府。可是,過多的部門卻並沒有讓人拖遝的感覺,它們在效率更高地在處理著各項事務。而理查德同時也發現,造成這些部門如此合作並且高效的現象的原因,並不是什麼高層官員的命令,而是這些部門自己相互之間的監督與促進。也就是說,這個市政府擁有極為合理的部門配置。

而且,不僅如此。理查德還發現,中國人已經開始對自己的商品進行鑒定分級。比如茶葉,中國人將之分為特級和一二三級,每個級別之間的茶葉價格相差也很大。而進行這種等級鑒定的,是一個商行,叫什麼“中華標準”鑒定行!這個鑒定行並不隻是鑒定茶葉,他們還鑒定生絲、瓷器、絲綢以及工藝品等許多種商品。這個商行裏麵的鑒定師據說都是十分有權威和名望的專家,所以,請這家商行做鑒定的人很多,裏麵的鑒定師也很受人追捧。而這個商行裏麵還流行一句話,叫什麼“三流賣物品;二流賣技藝;一流賣標準”,而他們的口號則是“讓整個世界都‘臣服’在他們製訂的標準之下”。理查德雖然還不太明白這話的意思,可是,他卻深深地知道,確定標準,將貨物分出等級,將會為中國減少多少損失,同時又會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利潤!而據他所知,鑒定行製訂標準的範圍一直在逐步擴大,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幾年或者幾十年裏,這些人或許會將所有可能製訂標準的東西都囊括到自己的標準體係中。而這個鑒定行,雖然不是受政府管理,可聽人說也是出自那位總督大人的建議。那麼,這件事證明,德雷克所說的這位總督大人是個經營天才的話還是很有可信度的。

“不管是不是天才,把這位總督當成是一個首相級別的人物來對待應該是不會錯的!”

不知不覺間,理查德接受了德雷克給他的建議,並且,他還改變了他預定的談判策略。

……

“那個英國人來了?”

馬德這段日子隻有在跟羅欣一起逗弄兒子的時候才會高興一點兒,其他的時間一直都是死板著一張臉。而他不高興的時候,哪怕就是自詡風骨過人,曾經跟國舅葛禮掐過架的江寧知府陳鵬年,在前來稟報事情的時候也忍不住小心了一些。聽說總督大人對西洋人並不怎麼喜歡,自己可別遭了池魚之殃!看著馬德似乎暗含殺氣的麵容,陳鵬年暗暗想道。

整個江蘇的官員都知道為什麼馬德會生氣。因為,總督大人所推行的一項製度改革,如果那可以稱得上是一次改革的話……失敗了!至少,目前是失敗了。

就是那場意圖將訟師改變成律師的改革。

事實上,自打一開始,就沒有任何一個官員認為這位總督大人能夠成功。多少年習慣下來的,怎麼可能說改就改?而且,這種改革不像其他的事情那樣可以用強製的手段推行,這個改革可是在改“人”。人是可以隨便改得過來的嗎?君不聞“百年樹人”之語乎?

不過,看著這位總督大人是好心,在苦勸無效的情況下,新任按察使張伯行不得不屈從了他的執拗,而負責一省治安的按察使都放行了,其他的官員自然也就不好說什麼了。於是,改革開始了。

按照常例,馬大人在做事之前,總會先選擇一個試點。而陳鵬年所主管的江寧府就成了這場訟師製度改革的首個試點地區。還好,經過半年多的試行,這場改革在江寧還算成功。……不過,陳鵬年自己卻十分清楚成功的緣由。這絕不是什麼總督大人的製訂的那些規章好。他陳鵬年可是有名的清官呢,而且,熟讀大清律,那些訟師就是想亂來也不成啊,當然隻有按規矩辦事了,隻要他陳某人自己小心不要做錯,一切依法,不要太過於主觀認定案情就成了。可是,這種方法在其他地方就不見得行得通了。

果不其然。在其後的一年裏,江蘇各府的絕大部分都依舊維持原樣。訟師的改革沒有改變哪怕一點兒官場風氣,也沒有改變一點兒人們的意識。雖然總督大人一開始並不承認,可到了最後,想不承認都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