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三章 一年大事記(3 / 3)

而康熙四十二年能說得上的事情,並不是僅僅這麼幾件。

先前戴鐸所報台灣“刁民鬧事”事件,在年羹堯回軍之後得到了迅速的解決。許多“領頭”的刁民被抓了起來,並從此被歸入了年羹堯的軍隊之中。接著,在事情解決之後,戴鐸又立即動用各種手段,對整個台灣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他的做法之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強迫原住民與新住民“混居”!這種做法的最後目的自然是不言而明,並且還獲得了來自福建上層的支持。不過,雖然有年羹堯跟他一起行動,又有刁民鬧事為借口,可是,為了將因為他的強迫而激起來的民怨平複下去,同時還要解決層出不窮的鬥毆事件,戴鐸在日後不得不又花費了比他逼迫這些人搬家多的多的時間。在這期間,因為有藍理這個對台灣不存在什麼好感的頭頭在上麵罩著,他和年羹堯倒還也算一切平安。而同樣在這段時間內,日本幕府與諸藩之間的矛盾也日趨尖銳,年羹堯因為怕錯過立功發財的機會,終於再次起兵,開往琉球,在琉球隨時關注著日本的各項變動。

而除了台灣之外,西北策妄阿拉布坦也趁著飛揚古遠在江南,薩布素新至,不明情況的機會,在冬天來臨之前,突然派出兵馬侵占了喀爾喀蒙古的一片牧場,引起了漠北蒙古各部的一陣恐慌。可是,由於季節問題,清廷對阿拉布坦的此番挑釁卻隻能是無可奈何。康熙也僅僅是命令薩布素注意防範就算過去了。至於他會不會下令出兵剿滅這再次反叛的準噶爾部,根本就沒有人多問,因為所有人都明白在國庫虧空的情況未能得到緩解之前,康熙是不可能再次出兵西北的。

而在這許多事情之後,在康熙當政的這第四十二個年頭,又發生了另外一些比較有影響的事件。……繼兩年前的那一次人事變動之後,康熙又一次對朝廷上的一些官員進行了更換。而這一切,都是在他結束南巡回到北京之後發生的。

康熙回京是在大阿哥胤褆與八阿哥胤禩辭去清理虧空的事務之後。不過,康熙回到北京之後,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大發雷霆之怒,所有的人都發現自己錯了……康熙並沒有因為清理虧空的事情發火,甚至也沒有因此而怪責任何一個人。相反,康熙還將曆來傾向於太子的陝西巡撫齊世武調到北京,接替佟國維當上了兵部尚書;而陝西巡撫,則由原戶部侍郎陳錫嘉外放接任;陳錫嘉的戶部侍郎一職,又被刑部侍郎施世綸獲取;除此之外,高士奇罷禮部尚書,張廷玉罷吏部侍郎,馬齊罷內務府總管,至此,四名上書房大臣的實職幾乎全部被奪!而他們所丟掉的官位,又紛紛被那些明顯的立場傾向的人獲得,而這些人裏麵,傾向於太子的依然是占多數!這還不算完,康熙還罷黜了郭琇的左都禦使,改任為沒什麼明確職權的內閣大學士。除此之外,康熙還調動了其他許多官員。

而他的這一番舉動,又一次將幾乎所有關心朝局的人弄糊塗了。將天下兵權放給了威信大喪的太子,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在放下兵權的同時又把其他各部的大權也分出去?難道他打算讓位了不成?可太子的表現實在是……漸漸的,以北京為源頭,又出現了一個傳言,那就是康熙對太子的愛護依然沒有改變,這位皇帝依然鐵定了心護持太子。

可是,這些謠言瞞不過那些聰明人。因為,康熙的這番作為,讓再次露出苗頭的阿哥黨和*之間的爭鬥又沉寂了下去。*的成員不明康熙的目的,雖然都對眼前的局勢感到頗為高興,可由於先前屢屢出錯,他們現在已經不敢妄動。至於阿哥黨,無論是老大還是老八,在康熙的這一番人事調動之中都是損失慘重,手下掌重權大臣的人數大為縮水,麵對康熙讓人難明的態度以及再次顯出強勢的*,自然也是不敢輕意挑釁。可是,暫時的平靜並不能將已經激發出來的矛盾掩蓋下去……

“大家都應該是在準備鬥最後一場!”

有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