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五章 平台策(2 / 2)

“這……這個末將怎麼清楚?”楊遠撇清道。

“大人,您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說?”年羹堯跟著於中的日子也算久了,這一次殺性大發,事後一直擔心於中找他算帳,所以,說話的時候有些小心翼翼。

“台灣是個好地方啊!……你們看!”於中的帳壁上掛著一副台灣地圖,他伸出手指指著地圖上,從北向南一路指點了下去:“基隆、滬尾、竹塹(今新竹)、半線(今彰化)、台灣府城(今台南)、安平、打狗(今高雄)、寶桑莊(今台東)、蔴園寮(今新港,也叫成功)、奇萊(今花蓮)諸地都有地方適為港口,而且,台灣北部,多平原,土地肥沃,尚沒有多少人開墾……”

“大人是說,若是有人據占台灣,必成禍患?”年羹堯從“港口”一詞之中就聽出了於中的意思,於中這幾年的都統可不是白當的,日日夜夜都在朝著手下灌輸著“海權”的意識,而且,為了加深手下對此的認識,他甚至還冒著危險帶領船隊去了日本邊兒上幾次,並跟手下一起以日本的海疆為例進行了多場戰局推演,以實例說明了海權的重要。所以,他的手下現在大多數都能了解到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年羹堯身為僥僥者,自然也不落後。

“不錯!你們看台灣這個地方,向東,過台海就是福建,向西北就是江浙,向西南就是兩廣,一旦不在我手,則國家歲賦重地皆在其重壓之下,就算我們有水師又如何?從來都隻是‘千日做賊’,又哪裏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於中點頭道。

“可現在台灣不是已經在朝廷手中了嗎?都統大人的擔心是不是多餘了?而且,有此劉卻之一例,朝廷也必會在台灣駐有重兵,不會再重蹈覆轍!”胤褆說道。

“真的不會再重蹈覆轍了嗎?”於中微笑著看著胤褆,“朝廷能在台灣駐兵多少並沒有關係,事實上,讓台灣沒有機會被人所用,這才是最重要的。”

“大人的話我聽不懂!”胤褆說道。

“嗬嗬,大阿哥,您能不能告訴我,鄭氏一族能在台灣呆了那麼久,為什麼沒有遇到什麼暴亂?”於中又朝胤褆笑道。

“嗯?……”胤褆抬眼看了看於中的眼神,不明白他為什麼這麼問。這個問題可是難辦的很!聽到這個問題,首先映入常人腦海的答案,就是因為鄭家是前明大臣,不過這話是不能明說的。而除此之外,又能有什麼呢?

“是人和!”

沒等胤褆答話,於中自己就說出了答案。

“當年,荷蘭人占據台灣,以嚴刑峻法統治此地。鄭成功複台,以寬相濟,同時,他又帶來了許多聽附於他的漢人,如此一來,由於那些本就在他麾下的百姓占據台灣人口的多數。自然不會再反。”

“大人是想請朝廷移民充台?”

“不錯!朝廷平定台海之後,雖開海禁,但卻不許移民攜眷,亦不許客家人移台。雖說是為了防止這些人遠離大陸而生叛心,可是,卻也使得台灣本地心向鄭氏的人依然占據多數。……畢竟,台灣才平定了不過十幾年,台灣人可還沒忘記鄭家!就算朝廷已經平定了此地,這些人也會對朝廷心懷敵意。”於中說道。

“有理!可是,大量移民,恐怕朝中大臣會反對!”胤褆說道。

“不錯,不能大量移民!隻能少量。……不過,這個少量,卻是指從天下各州縣府擇少量貧苦之人,打亂分散之後移居於此。而不應當是以某一地百姓為主。”於中又說道。

“大人是怕他們串聯?”楊遠叫道。

“一點兒不錯。台灣本地有許多未受教化的番民,還有許多大的宗族,一旦有事,為了自己一族的利益,必定會蜂擁而起。而這些人又多有交聯,一旦串聯,說不定就又是一場劉卻之之亂!本來,這些人不過二十多萬,再多也不可能超過三十萬,我本想建議朝廷將他們打亂分散之後,全部移到大陸去住,再以新民充台。可是,後來想想,與其如此費事,不如直接奏請朝廷在天下各地招來貧苦之人來台,這樣,新來的百姓人生地不熟,無法形成一族,就隻有老老實實地接受朝廷管轄;那些本地的宗族番民,排外性極強,必會對這些新來台的百姓生出敵意,若有衝突,則朝廷可借機削弱他們的勢力,就算他們不這麼做,等到移民漸多,哪裏還會再有他們說話作亂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