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一章 魏東亭(1 / 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長江之上,一艘大船逆流而上。

船前甲板之上,擺著一個小桌子,桌旁坐著一個人,正捧著一本《三國演義》在看。一邊看,這個人還一邊按著拍子用手指敲擊著桌麵,好像已經融入了進去。

“大帥真是好興致!”

桌旁的人正在看書,聽到這一聲之後,頭也不回,隻是微笑著回答道:“淩大人說笑了,其實也談不上什麼興致,不過是難得清閑,偶爾找兩本書瞧瞧,聊以消遣而已!”

“嗬嗬,大帥,消遣嘛,其實什麼時候都可以,可是,您不覺得現在就想消遣,有些不太是時候嗎?”“淩大人”也坐到了這張小桌子旁,笑咪咪的看著那個“大帥”!

“不是時候?淩大人,你這話可就不對了。其實,現在,消遣才正是時候!”看書的人抬起了頭,現出了一張稍稍有些發黑的方型臉膛。臉上一雙眼睛很亮,唇上濃濃的一撇胡子,配著頷下三縷短須,十分有精神。拿書的手上,骨骼粗大,青筋突起,顯得虯然有力。這個人正在朝著那位淩大人微笑,淡淡的笑容給人人的感覺很有些和煦之感。

“哦?正是時候?淩某愚魯,還請大帥指點!”“淩大人”拱手說道。

“嗬嗬,其實這也沒什麼好說的。皇上雖然讓魏某去安慶宣旨,可是,他老人家的意思,魏某卻還是明白的。其實,皇上他並不是想要魏某急急忙忙的就往那兒趕。所以啊,咱們還是坐船,不僅速度不是很快,而且舒服,還能瀏覽風景。”看書者,也就是四省海關總督魏東亭,微笑著回答了太子的親信大臣,淩普。

“原來皇上還有這個心思。看來,還是大帥跟皇上貼心呀,也隻有大帥才能明白皇上的心意!”淩普不無豔羨地對魏東亭說道。

“淩大人說笑了。聖意豈是我們這些做奴才的能揣度的中的?而且,我等又豈敢揣度皇上的心思?其實這次是因為有皇上的示意,魏某才敢如此‘怠慢’的呀!”魏東亭答道。

“嗬嗬,大帥說的是。聖意是不能揣摩的呀!”淩普歎了一口氣,端起桌子上的茶壺為魏東亭倒了一杯,又說道:“隻是,現而今揣摩聖意的人可是不少。這些官員,為了自己升官發財,可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淩大人此話似乎別有所指。”魏東亭說道。

“嗬嗬,就知道瞞不過大帥!……淩某所說的,其實正是您此次去傳旨的對象,馬德!”淩普說完,忍不住盯著魏東亭的眼睛看了又看,卻是什麼也沒看出來。魏東亭隻是“哦”了一下,笑了兩聲,便低頭繼續看書,什麼也沒有再說。

……

“主子,前麵就是采石磯了,要不要停一下船?”

淩普正在琢磨著魏東亭是什麼意思,魏東亭的親兵走過來稟報道。

“到采石磯了?……嗯,停船!這可是好地方,一定要好好看一看!淩大人,要不要一起下船去看一看?”魏東亭朝親兵吩咐完,又向淩普問道。

“大帥,這裏不過是一片懸崖而已,能有什麼好玩的?”淩普看看長江南岸的那一片峭壁,實在是沒什麼心情。

“嗬嗬,淩大人,你久居北方,恐怕還不知道這采石磯的名頭吧?告訴你,這采石磯又稱牛渚磯,便是兀立在長江南岸的這一座峭壁,奇拔險峻,自古便為兵家必爭之地。而且,故老相傳,這裏還是唐代大詩人李太白跳江捉月之處,所以啊,曆代名人所留詩賦甚多。可大有看頭的哩!”魏東亭笑著站起了身,伸伸筋骨,便準備下船。

“李太白跳江捉月?嗬嗬,那可就得去瞧瞧了,說不定還能沾點兒‘詩仙’的仙氣呢!”看到魏東亭興趣盎然的樣子,淩普不敢敗了對方的興頭,又想跟著探探這位魏總督的心思,便也站了起來。

……

“大帥,這裏不會隻有這片峭壁吧?除了這兒,還有什麼好玩兒的地方沒有?”到了岸上,淩普又朝魏東亭問道。

“哈哈,當然有!李太白在此跳江捉月,最後又在此養老,這裏如果沒有好玩的地方,哪裏有可能留得住他?……據我所知,采石磯上去還有太白樓、燃犀亭、捉月台、三元洞,這些可都是好地方啊!”魏東亭的興致顯得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