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種地瓜(2 / 2)

“唉呀,這可就可惜了,關東那種地方,可比鳳陽還難過,幾位兄台怎麼就不想著到謀個地方官呢?”李鱗問道。

“滿洲有什麼不好?那裏的官員,比起各地的同級,在品秩上都至少要大上一等。而且物產富饒,奉天都種出大米了,李鱗兄你不會不知道吧?”海六不滿道。想想自己也要跟著去滿洲,而且還是去傳說中的寧古塔,海六實在是不情願聽信那裏是苦寒的不毛之地。

“知道知道,種大米嘛!有啥了不起的?要是我,就種地瓜!”

“種地瓜?”

“是啊!這地瓜可了不得啊!一畝就產好幾千斤,這要是拿到老百姓手裏,得吃多少日子?實在吃不了還能喂豬,而且不隻地瓜,地瓜秧也能喂豬,所以啊,‘地瓜全身都是寶,還能天天吃得飽……要種就種地瓜,地瓜好!’”李鱗一本正經地說道。

“噗!”聽著李鱗像是在念廣告詞,莫睛和羅欣忍不住笑出了聲。

“有什麼好笑的?地瓜可好吃了,烤著吃又甜又糯,比大米強多了……”狗兒在旁邊為自家主人壯聲勢道。

“對對對,地瓜好吃,種地瓜好,哈哈哈……”於中等人無不大笑,就算是惹得酒樓內人人側目也顧不得了。種地瓜?在他們麵前說這種話題,他們又豈能不笑?

“恩師!我堂弟說得很好笑嗎?”李蟠突然問道。

“沒,沒什麼好笑的……哈哈哈,這,這種地瓜確實很有見地……噗,哈哈……”馬德好不容易有些控製住了自己的笑意,卻很快再次崩潰,重新加入到大笑的行列。

“恩師,學生覺得我堂弟所言不錯。其實,學生自己也曾經研究過,我大清若想保持如今的盛世太平,就應當多多種植玉米、土豆、蕃薯,因為這些糧食不僅畝產極高,超過大米小麥十幾甚至數十倍,而且,對田地土力的要求也是極低。就算是一畝薄田,也能種出數千斤蕃薯,曬成便於保存的地瓜幹也仍有不少,再加些野菜糠食,足可供一家十口全年之糧。這樣,不僅可以增產糧食,也能讓很多原先不適於耕種的土地變成田地,可大大增加我大清的耕地數量……而自從我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以來,大清人口漸增……”

李蟠接著往下訴說著自己研究出來的結論,費老頭、於中、莫睛、馬德、羅欣卻已經不笑了,或者說,他們不敢笑了。場麵靜寂下來,一夥人都盯著李蟠不住的看。

……

“這,這些都是你自己得出來的結論?”一直等到李蟠說完,費老頭才抓著這個大個子的肩頭顫聲問道。

“費大人,這都隻是學生的粗淺之論,但……但學生自信這些還是有些道理的。”李蟠頓了一下,小聲說道。

“李蟠,你認我當老師,我不敢受!你……”馬德已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這還是那個拖考拖了八個小時,還不知道自己在閱卷之前就已經落榜了的笨蛋嗎?

“我說李大個子,你就算這回名落孫山,沒考上,我也要薦你為官!”於中拍拍李蟠的肩膀說道。

“這就不用了!我自己的堂哥,我自己自會為他想辦法,到時候,給他捐個官,比薦個小官強得多了……”李鱗以為於中隻是客氣話,並沒有當回事兒,而且,於中在他眼裏就隻是一個禮部小官,這種六品小吏,能給李蟠薦個什麼官職?

“哼,你懂什麼?你堂哥雖然表麵木訥,內裏卻有大智慧,你捐的官不適合他……”莫睛橫了李鱗一眼,不客氣地說道。很顯然,李蟠死心眼的性子隻適合那種艱苦的理論研究,而不是去做什麼地方官。

“我捐的官不適合我堂哥,你們就能給他薦個好官了?”李鱗不服氣道。

“其實幫你堂哥薦個官職並不是最好的法子,最好的法子反倒是把他剛才說的話轉述給某些人聽,到時候,再說上一兩句好話,李蟠恐怕就是想不當官都不行了……”羅欣說道。

“那又如何?那‘某些人’就能給我堂哥一個好官職了?諸位,你們的好心我們哥倆心領了,不過,這事兒就不用你們操心了,我們自己的事情,還是讓我們自己來辦好了……”李鱗還是不打算麻煩幾個“小官”。

“李大人!”海六憋在心裏已經好久了,現在看到幾個主子沒有反對的意思,他再也忍不住了,“費老爺子是奉天府尹,三等伯;於大爺是黑龍江海關提督,一等子爵;我主子也是寧古塔都統,吉林參領,一等子爵;他們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員,而且都有封爵在身,可與當朝一品平起平坐,又都是當今天子的近臣,他們給蟠爺薦的官職,怎麼會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