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東北郊長江之濱的棲霞山麓,有一座穿越在時光隧道裏的江南小鎮——棲霞古鎮。這裏的一山、一寺、一鎮、一街均以“棲霞”為名。棲霞街是鎮上唯一的一條街,不長,是進入棲霞山諸峰和千年古刹棲霞寺的必經之路。青磚小瓦馬頭牆,天井軒窗雕花欄……古橋、瓦廊、殘碑……一眼看盡千年,不禁讓人懷古傷今。
古鎮名氣不大,來頭不小。相傳唐宋年間已經成市,明置官街,清代乾隆帝由此進入棲霞山,大力擴建棲霞古寺,之後幾經興衰。民國初年,由於碼頭經濟的興起,以及棲霞石的外運,南來北往的客商雲集古鎮。一時間,商賈薈萃,棲霞古寺香煙繚繞,名震一時。
不過這些都是前話。現如今,古鎮的名氣還不如鎮上一家從南京城裏搬來的中醫診所——榮氏診所。診所坐堂榮大夫,為榮氏診所的第三代傳人,被鄉民們親切地稱為老郎中。老郎中妻子早亡,膝下有一女兒叫小月,長得眉清目秀,待字閨中。老郎中信奉道教,還是南京城裏二郎廟的奉道居士。他的徒弟“小辮子”據說也是從二郎廟太虛道長那裏帶出來的。小辮子二十來歲,在老郎中身邊已經有七八個年頭了,名號雖有點上不了台麵兒,不過長得倒是白白淨淨。有人問老郎中高徒姓啥名啥,為什麼要“棄道學醫”,老郎中笑而不語。
說起榮氏診所這家中醫老字號,故事可多了去了。老郎中懸壺行醫幾十載,接診的病人數以萬計,很多疑難雜症到了他手裏,常常妙手回春,甚至還能為人續命。
曾經有一個揚州富商慕名前來榮氏診所求醫。老郎中診過脈象後,斷言隻有七天壽命,要他立刻回去準備後事。富商有錢,心想錢再多也不能帶進棺材,至少死後要辦一場體麵隆重的大開喪,落一個身後哀榮。可是七天太短,他懇求老郎中給他續命一個月,願以重金相酬。想不到老郎中竟然答應,煉製了三十粒續命金丹,讓富商每天吞下一粒。富商果然多活了三十天,最後丹盡命絕。
續命金丹隻是小菜一碟,老郎中還有更厲害的絕招——“七針渡穴”。
有一位得了怪病的官員被南京城裏各大醫院,各家中醫堂號打了回票,最後讓家人抬到了榮氏診所,死馬當活馬醫。老郎中見病人脈象紊亂,命在旦夕,僅存七針渡穴方可一試。不過,采用七針通脈的手法救治十分凶險,弄不好會當場不治。病人家屬問老郎中有幾成生機,老郎中回答是五成。又問,若是救下能保幾年,老郎中表示最多一年半載。病人家屬說:“縱使九死一生,我們也要一試,何況還有五成生機,請大夫用針吧。”
七針分別紮在病人的不同穴位上,病人雖然命懸一線,但還是挺了過來。老郎中膽子大了起來,又接連多日給病人進行七針通脈,病人竟然奇跡般地闖過了鬼門關,不出半月,康複如初。這位官員大喜,請人寫了一塊兒“一代神醫”的金字匾送給老郎中。“一代神醫”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使榮氏診所的名聲越發響亮。這位官員好了傷疤忘了疼,以為自己劫難已過,繼續魚肉鄉裏,變本加厲地搜刮民脂民膏,一年半後病發不治身亡。
徒弟小辮子有一次好奇地問老郎中:“師傅,以師傅的醫術明明可以給他們續上更長的壽命,為什麼隻延長這些時日?”
“這些達官貴人,一方富豪,平日裏燈紅酒綠,荒淫無度,雖然病入膏肓,但生機尚存,隻要激發他們的生命潛能,再多活些時日在師傅手裏或許能夠辦到。但是你要記住,小辮子。一切不能逆天而行,給他們點善後的時間就夠了。”老郎中見小辮子還是一臉茫然,繼續說,“中醫雖然以濟世救民為己任,醫者仁心,大愛無邊,但也要視情況而定。修行高深的郎中從來不畏強者,不欺弱者,嫉惡如仇,不是簡單地治病救人。也就是說不能善惡不分,要像看病用藥一樣‘以毒攻毒’。這些坑蒙拐騙,橫行鄉裏的不良商人和官吏壞事做絕,必遭天譴,理應讓他們順應天意,遵從天命。”
“師傅是不想逆天而行?”
老郎中滿意地點點頭:“天意不可違。”
真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還是因為那塊金字匾,竟使榮氏診所惹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