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遠交近攻(1 / 3)

到中老邊境送走親友團一行,康寧和眾兄弟結伴而回。他們沒有回琅勃拉邦,而是直接從湄公河返回緬北。

依依離別的情景仍然曆曆在目,讓人傷感不已,直到抵達湄公河東岸的渡口,眾人的情緒才略微有所好轉。

康寧和鄭怡抱著一對兒女下了車,駐足觀察了一下遠近的環境,這才慢慢地走下了結實平整的碼頭台階,對站立一旁、含笑注目的老撾邊防警察客氣地點了點頭,心裏對徐家偉建造的這個寬大碼頭非常滿意。

陳樸的夫人由於剛生下孩子尚未滿月,父母和嫂子仍然留在琅勃拉邦城堡照應,因此這次依舊是孑然一身返回駐地。

“阿寧,這邊的碼頭看起來很不錯,徐大哥他們倒是花了一些功夫。不過接下來,我們那邊的碼頭也快建成投入使用了,市場、冷庫和倉庫等碼頭配套設施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隻是這個碼頭剛剛建好,需要取個好點兒的名字才行。你學問好,還是你來命名吧。”陳樸笑著說道。

康寧想了想,轉頭看了一眼周圍情緒低落的一班弟兄,建議道:“你看這樣行不行,等會兒上船後,你讓弟兄們都說個自己喜歡的名字,獲得最多支持的名字就拿來命名。”

陳樸立刻明白了康寧的意思,點頭讚賞道:“這主意倒是挺不錯的,正好讓弟兄們換換腦子。”

眾人登上渡船,剛剛站穩,船便緩緩地啟動起來,慢慢地開往了河對岸。

陳樸把大家召集到身邊,大聲宣布有獎征名。弟兄們弄明白情況之後,紛紛說出了自己喜歡的名字,什麼“濱河”、“左岸”、“互市”等等十幾個名字先後被提了出來,最後由師屬教導大隊參謀長林誌芳提出的“西市”獲得了最高票。

這個簡樸直白、通俗易懂的“西市”,將碼頭的方位和岸上的鎮子功能很好地表達了出來,從此成為這個日益變大的鎮子的正式地名。不久,東岸的老撾碼頭被人們習慣性地稱為了“東市”。多年以後,這兩個小鎮真的發展成為湄公河兩岸遙遙相望的兩個聞名東南亞的小城。

看到眾人臉上的愁雲一掃而光,有說有笑地登上碼頭,鄭怡佩服地對自己老公說道:“小寧,你可真有辦法,一下子就讓弟兄們的心情變好了。”

“那麼——你的心情變好了嗎?”康寧笑著問道。

鄭怡動情地看著康寧,幽幽地歎了口氣:“想起媽媽和義母上車時眼淚汪汪一副舍不得的樣子,我心裏真的感到很難過。要不是你事先提醒過我,可能我真的會糊裏糊塗地把孩子交給媽媽他們了呢……老爺子對咱們的孩子也是喜歡不已,千叮萬囑的讓人非常感動……阿寧,你父母真好,通情達理,慈祥寬厚,讓我感到很溫馨很感動。”

“有這樣的感覺就好,省得你一天到晚瞎擔心。”康寧扶著鄭怡登上碼頭,低聲安慰道:“你也別著急,等過一段時間再給淚江你家裏人打個電話,說說你在這裏的生活,我相信你的父母肯定會過來看你的。要是他們硬下心腸不來,到時候你讓靜姐告訴四川當地負責招商引資的官員,給你那當官的父親施加一點兒壓力,就當是政治任務,需要無條件完成,你看他來不來!”

鄭怡“撲哧”的笑出聲來,不輕不重地給了康寧一拳,隨即貼在他的胸前:“有你這樣威逼利誘的嗎?”

康寧哈哈一笑:“咱們隻求目的,不要拘泥於手段,哈哈!走吧,快上車,弟兄們還在孟雷縣城等著我和陳大哥開會呢。這次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接下來我們就該大踏步前進了。”

車隊行進在半邊毛坯路麵上,另外一半七米寬的道路,正在澆灌水泥。道路兩旁的高大樹木,都得到了盡可能的保留,專業施工機械的進場和建材的優先保障,使得碼頭上下的諸多工程進展很快。

看樣子用不了一個月,這條長五公裏、寬十四米的道路就會建成通車,整個碼頭的功能將會得到最好的發揮。

坐在車上,鄭怡心裏也是百感交集。這一個月來,作為報社的主編,她走遍了孟雷五縣,走訪了一個個感激莫名、滿懷希望的各族百姓,親眼見證了這塊貧瘠土地上日新月異的一個又一個變化。

在這期間,她深刻地體會到,康寧和他手下的弟兄們對轄下民眾的利益極為重視,對自己理想的追求無比的執著。很多時候,眼前出現的事物都讓鄭怡感動和深思,她慢慢體會到身邊這群堅毅樂觀的男人,正在努力創造一個屬於他們的理想世界。而在這個世界的創造過程中,也有她的一份努力。因此,她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充實和愉快。

孟雷城東北麵新落成的警備司令部大樓第三層寬大的會議室裏,康寧和五十餘名軍中將校和五縣政府主官齊聚一堂,對數月來的工作進行總結,並對年初製定的發展計劃實施一個月來遇到的諸多問題進行磋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