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在絕大多數人尚未起床的時候,康寧已經在壩子邊的竹林裏練完樁功。自從逃出越南以來,康寧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功力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功力和感知力更上了一層樓。
早飯期間,康寧見到了前期到來的六個農牧業和亞熱帶作物專家,以及琅勃拉邦友誼醫院派出的五人醫療小分隊。
一同圍坐在班普頭人家大堂裏用早餐的覃芬和梁冰紅,聽到康寧與國內有關專家的談話,終於徹底明白了康寧的大公無私與包容博愛,當看到小春的笑臉時,兩人都羞愧地低下了頭。
五十六歲的韋堯教授來自廣西玉米研究所,由於近幾年市場化的影響,缺少資金的研究所早已衰敗,大批研究人員通過人事調動,又或者是進入民營性質的所謂高新技術農業企業,毫不猶豫地逃離了這個在改革大潮中風雨飄搖的清水衙門。
原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研究所,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就變得一片凋零、門可羅雀。
在老韋整天長籲短歎,痛心疾首的時候,突然接到了廣西政府發下來的通知:
應老撾琅勃拉邦政府的邀請,由廣西大學農學院、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木薯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林業科學研究所、桑蠶研究所、藥物研究所和甘蔗研究所等八個研究機構,抽調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專家學者,組成廣西農林畜牧考察團趕赴老撾,進行為期九十天的考察調研。
老韋細細一看各單位喜獲抽調的名單中,大部分人都是像自己一樣行將過氣的年長研究人員。一輩子都沒出過國的老韋幾經考慮,終於打定主意出國一趟。
與十幾位同在名單上的老朋友聯係之後,發現大家都是幾乎抱著一樣的想法,其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除了能正常領取三個月的工資之外,政府還將予以每一位考察團成員每天二十四美元的出國補助,每人還能定做一套免費的高檔西裝,以保持國家的形象。
就這樣,考察團三十八位專家學者,於四月初從蘭寧乘飛機到達雲南的省會城市昆明,再從昆明乘飛機到達老撾首都萬象。
專家們一下飛機,立刻得到了老撾政府相關部長和主管農業的副總理的親切接見和國宴宴請,安排之周到,待遇之優厚,都讓專家們感動不已。
這些在蘭寧市幾乎被人徹底遺忘的研究人員,深深地感受到了心中那份久違的自豪和衝動,幾乎每個人都在心裏默默地許下了這樣的承諾:不能虧欠了人家!
在中國考察團的強烈要求下,原定在萬象參觀遊覽三天的計劃,被縮短成為了兩天,第三天一早,專家們就乘坐舒適的豪華大巴,趕往了古都琅勃拉邦,再次受到了當地政府高規格的接待。
午宴過後休息完畢,專家們在豪華的白象賓館寬大的會議室裏,終於見到了此次考察邀請的主辦方負責人:亞洲兄弟藥業公司總裁徐家偉。
精明的徐家偉,並沒有提什麼實質性的要求,更沒有定什麼目標,而是先詳細介紹了老撾大體的農業狀況、老撾華人的分布和就業情況,隨後就熱情地邀請專家們參觀藥業公司的現代化生產車間,讓專家們與工廠的華人、華僑員工任意交流,隨後參觀設備先進、待遇優越的公司藥物研究所,最後再邀請專家們前往合資的友誼醫院參觀指導。
隻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徐家偉就如願以償地引發了專家們心中強烈的震動,專家們所到之處,看到的情景與原先所想象的貧窮落後,生產車間髒亂差、工人在烏煙瘴氣的環境中上班根本就不一樣,藥業公司先進的設備和管理方式、藥物研究所裏種類齊全的精密儀器和巨大的資金投入,友誼醫院優良的建築設計和先進的醫療設備,以及從業人員優厚的待遇和地位,都讓專家們懷疑這裏是否還是每年都需要中國進行經濟援助的老撾?
其中,藥物研究所的退休專家周逸揚教授還在醫院裏看到了自己同事的一對兒女——這兩個畢業於廣西中醫學院,由於專業不對口而分配無著落的姐弟,原本在蘭寧的超市和藥店打工,應聘到老撾後,如今成為了友誼醫院年輕的中醫大夫,深受患者的尊敬和喜愛。
兩姐弟興奮地向世伯周逸揚介紹:醫院聘請了不少國內退休專家來工作,對我們這兩百多個來自祖國各地的中醫學院畢業生都很關照,年初已經有十個同伴被保送到了新加坡的相關大學和研究機構進修學習,第二批將在九月份前往法國裏昂第一大學進修四年,姐姐馮霞也幸運地入選了十六人大名單,目前正在苦讀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