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 章 開端,第一屆暴風雨防禦委員會會議(1 / 2)

“東北12度,觀測目標32名,中高級吞噬體約為12名,低級吞噬體數量為20名?這不符合常理。”

觀察員看著遠處緩緩朝這邊移動的敵人,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

這具機械製作的仿生軀體給予他人類的外貌,但卻並沒能給他人類該有的溫度。

當然製作這具軀體的目的完全是出於人道主義,與他個人的願望。

在可汗的機械軍團裏,像他這樣子為製作人類軀體舍去戰鬥力的機械還有很多。

他隻是其中的一個罷了。

“誘敵部隊還是埋伏?”

機械吞噬體的作戰方式通常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無腦的直接進攻,當然這也並不能說是無腦,在己方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發起全麵進攻,屬實是一種大戰略。

但這種大戰略的發動者確實沒有任何一絲智慧,它隻會評估敵人的數量、質量與己方部隊相比的勝率是多少。

在擁有了50%以上的勝率便會貿然行動。

這也就是為什麼機械可汗的軍團常常能以少打多。

除了改裝的原因以外,更主要的是他們戰術靈活。

戰爭中,不是哪一方的裝備越先進,越能打勝仗。

確實,裝備是軍隊實力的一部分,但這不是全部。

就像一個7歲的孩子拿著一把破爛不堪的步槍,就算拿著那些潮濕,甚至有可能開不出響的子彈,都能把一個二十幾歲穿著全套防護裝備拿著現代突擊步槍的士兵直接擊殺。

即使上麵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再小也是會發生的。

因為戰爭不隻是軍隊的戰爭,也是人的戰爭,戰爭不隻是武器的戰爭,也是人的戰爭。

人是決定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果然,不出所料。”

偵查員仔細觀察這四周,同時另外一隻手飛快的將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信息簡寫成一條又一條的信息發向總部。

在這支先鋒隊的後方,還有著大約數量為300至400的機械吞噬體。

機械吞噬體最大的麻煩就在於它們的數量。

有人說,質量高就能打敗數量多。

有時確實是這樣子的。

就像是全隊都是裝甲部隊對戰一個連重武器都沒有的軍隊,這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隻是單憑軍隊對軍隊的話,那麼沒有重武器的軍隊必定全敗。

那如果是,對方雖然數量多,而且質量也不咋地,但是對方就是能威脅到你呢。

這個例子與上述7歲孩子射出的子彈一樣。

量變形成質變,當戰爭的雙方的其中一方出現了全規模式的戰爭,那麼另一方必敗,這就是量變形成質變,因為另一方的支持力就僅有軍隊而已,而另外一方不隻有軍隊,還有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這便是量變形成質變。

為什麼要對機械吞噬體這麼謹慎?

這也就是機械可汗流亡泰拉的原因了。

萬萬不能輕視任何敵人,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能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消滅敵人的時候,就絕對不能輕敵,無論敵方是什麼武裝力量,這一點在與機械吞噬體的對戰中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