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傍晚,天空有點陰沉,一架東方航空公司的客機穿破雲層,穩穩地降落在躍州國際機場。
躍州國際機場位於圩海區,始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由於躍州市區用地緊張,飛機的起降,又對機場周邊的建築高度有控製性要求,因此,躍州市政府一班人經過多次論證,最終把機場選址定在圩海區靠近東海的一片灘塗上,這樣,既解決了機場建設用地的緊張問題,又不用在城市核心區域進行大規模的拆遷,節約了大量的資金成本,同時,豐富的灘塗資源,也保證了未來機場擴建的用地問題。
由於躍州市政府財政資金緊張,但機場建設迫在眉睫,因為躍州三麵環山,一麵靠海,交通極為不便,與作為沿海開放城市的形象極不相符,因此,市政府決定向民間集資。於是,第一座政府和民間共同投資的機場正式在90年代初開始建設,並於3年後正式通航。剛開始的時候僅開通了上海、北京等幾條直飛航線。但躍州機場的客流量增長讓原先專家的預測成為笑談,僅僅兩年不到,躍州機場的客流量直逼東海省城機場,並出現了民間包機的新業態。
於是,躍州市政府和國家航管部門順勢而上,加大對機場的擴建力度,經過幾輪的擴建,躍州機場航線劇增,並陸續開通了韓國、日本、香港的直飛航線,機場也被國家民航局批準為樞紐機場。
可是,畢竟躍州機場當初設計的時候根本沒考慮到後來的發展趨勢,因此,停機坪上的廊橋建設比較欠缺,很多航班的旅客出入隻能依靠擺渡車,如果遇上大風暴雨,旅客乘機就會感到不便。
這家東方航空公司的班機來自西南省,今天有三位來自西南省幾個山區縣的幹部也在這架航班上,根據上級組織的安排,他們要來躍州的黨政機關開始為期一年的掛職鍛煉。
掛職鍛煉是組織部門幹部培養鍛煉的一種方式,一般來說,對一些學曆較高、年紀較輕、素質較好有發展前途的機關幹部,組織部門會有意識地安排他們到基層“掛職”,讓他們更貼近民生,以提高他們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而今天西南省的三位掛職幹部則有點不同,他們本來就是基層縣裏的幹部,這三位分別是西和縣委副書記卓如海,南林副縣長秦浩瀚和嶺嶽副縣長餘穗媛,卓如海是這個三人組的組長。
根據國家層麵幫扶的工作安排,經濟發達的東海省和西南省結對幫扶,躍州市和西南省的南嶽州結對掛鉤幫扶。這三名幹部都是南嶽州下麵縣裏的年輕幹部,互派幹部掛職也是掛鉤幫扶的一部分,落後地區的幹部掛職發達地區,可以讓他們開闊視野,接觸比較開放的管理理念,學習先進的政府服務模式。
卓如海等三人陸續走出艙門,一陣凜冽的海風吹來,竟然有一種刺骨的感覺,與剛才他們在溫暖的機艙內簡直是兩重天,他們都情不自禁的縮了縮脖子,快速走下舷梯,走進飛機擺渡車。
他們三人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座東南沿海開放城市,來這裏之前,他們也都做了比較充分的攻略,在百度上查閱了躍州這座城市的全麵介紹,包括區域麵積、經濟業態、氣候生態等方麵,但這種冬日帶著腥味的凜冽海風吹拂的感覺,卻在資料裏是無法體驗到的。
三人拿了行李,往出口走去,秦浩瀚用西南省當地的土話說:
“躍州這開放城市看來也有點名不副實,我覺得這個機場比我們省會機場差多了,說起來,他們的GDP比我們省會城市高了許多呢,這個機場是城市的窗口啊,我就搞不懂了,這裏的政府為什麼不把這個窗口裝扮得漂亮一點呢?”
“可能是這裏的政府比較務實吧,或者說是比較自信,機場能提供標準化的服務就可以,何必這麼追求高大上呢,我倒覺得這方麵沒什麼不好。”餘穗媛接口道。
“不,窗口的形象打造當然很重要,這事關一個政府的臉麵,我覺得再苦再窮,也要把這個臉麵建設好,機場建設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即使建得上檔次一點,那也不算鋪張浪費吧。”卓如海臉上稍帶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