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雨城,雨城古時是魚米之鄉,現代是經濟騰飛區,一向是一等一的富貴風流之地。雨城可以說是先富起來的一批城市,高樓四起,滿是先富起來的一批人。
高樓之下,雨城還保留著不少昔日的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清塘就是這樣一條街。清塘主街是著名的旅遊景點,旁邊有個百花巷皆是民宅,住著最雨城的一些人,其中還有幾家最地道的雨城食店,巷子頭就是一家“福瑞人家“私房菜,人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雨城人大都知道這“福瑞人家“,是幾輩子傳下來的老店,江南菜做的絕對沒話說,口味一流精致一流。然而近幾年,“福瑞人家”卻漸漸沒落,獨門手藝都沒有了,本地人不再去,隻有些外地遊客走到那兒吃一頓便飯。
這就要從老板的家事說了。老板姓福名東來,前半生確實有福氣,他跟他弟弟福西起兄弟兩個,隻有他學得做菜手藝,從父親手裏得了餐館,又趕上國家好形勢,很快小富起來;後又娶到貌美如花的媳婦,得了白白胖胖的兒子取名福佐。好事賺盡,這福老板似是前半生用盡了一生的福氣,媳婦在兒子八歲時病逝,他一個人把兒子拉扯大,不免嬌寵一些,心裏日日著急兒子被寵著養大,不能獨當一麵;最心急時,卻在路上出車禍。生命的最後幾分鍾,不是在等救護車趕來,而是在想兒子軟弱可欺,弟弟一家如狼似虎,估計以後兒子的日子不好過,隻恨一直教導兒子德行為先,沒有多說一些人情世故裏的險惡。餐館肯定要被弟弟奪去,隻希望他看在親戚情分上好好待自己兒子。
福老板預計的一點兒沒錯,他兒子當時十六歲,初中畢業後去上的“3+2”模式的大專,那些年很流行這個,福老板明知這是掏錢混日子的,卻不忍兒子小小年紀沒學上。福佐上學不行,好在家傳的做菜手藝學了七七八八,隻是待人接物上像小姑娘一樣怯弱,又老實的很,父親去世是小叔一手操辦的,之後小叔一家順理成章地接管了餐館,福老板留下的遺產也一並被他攥著。福小叔一貫會籠絡人,原先的廚子們大半被他收了,隻有兩個德高的大廚以年老為由離開,福小叔也不在意。
福家的菜,福小叔也會做一些,隻是他天生做不出該有的那些個味兒。他打的算盤是讓福佐把家傳手藝教給店裏其他廚子,為了這個,福小叔答應等福佐成年,福老板身後的財物一分不少留給福佐。隻是福佐別的事情任他擺布,這一點卻很執拗,怎麼都不肯把最關鍵的幾個配方交出來。
這一來激怒了福小叔,隻是看在左鄰右舍老街坊的臉色,不敢對福佐太過分,背地裏吃穿用的也沒少給福佐使絆子。
出乎意料的是,一向乖巧本分的福佐在父親去世後第二年竟然向福小叔討要福老板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