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人意料的一係列連貫自然的動作玩了一把比唐繼堯更高一層的權術,韜晦且表麵軟禁張開儒並送他回滇複命、實則讓他取道廣西以圖東山再起擁護孫中山革命之後,丁嫻鶴帶領曾經張開儒所領導的這一師兵力,追隨現時調任護法聯軍參謀總長一職的李烈鈞,參加肅清龍濟光勢力的作戰。
是時,北洋軍閥一邊以四川為前線欲動搖護法軍西南大本營,一邊以湖南為前線欲動搖護法軍的大本營兩廣,並令閩、贛軍閥及龍濟光的濟軍入侵廣東。龍濟光先以一部進犯陽江,企圖借攻占陽江之機切斷護法軍的戰略呼應,龍濟光所部以前隊為左、後隊為右,分三路圍攻陽江城,護法軍猝不及防,陽江竟被龍濟光部所占領。針對這一局勢,護法軍作出戰略部署,徑攻陽江、高州、雷州,同時進攻海軍、遮斷瓊州海峽後路,戰線綿長,以對北洋軍閥勢力及龍濟光勢力形成包圍並肅清外援。
陽江前線上,丁嫻鶴沉靜如水不帶表情而內含自信的絕世美麗的淡遠容顏上,那雙秋水明眸敏銳而沉靜地捕捉著戰機。紛飛的炮火激起的土石塵灰紛紛地落在她身邊,她連眉頭也不皺一下,絲毫不加躲避,深深隱藏悲憫情懷於內而指揮千軍萬馬於生死決戰關頭,惟憑的就是這沉靜如水與智慧和自信的結合,她不帶表情的深藏悲憫情懷於內的清亮銳利的目光足以觀察到戰場上的一絲一毫,捕捉到任何一個戰機。那沉靜如水而全神貫注的眼神中,似乎世間一切都已遠離了她,她的頭腦裏考慮到的惟有戰爭!戰爭!
既然龍濟光據守陽江的目的是切斷護法軍的戰略呼應,那麼對他形成包圍之勢是護法軍戰略上的選擇,對於他據守的陽江、程村這一線防禦中,讓他所部無法“擊首則尾至,擊尾則首至,擊中則首尾兼至”,夾其頭、引其尾、斷其腰,可置之於死地。果斷地命令,一部迂回,切斷敵方海上逃路;一部將敵軍防線之首端夾擊令之無法進退;一部將敵軍防線之尾端引出,令其遠離防線其他各部,再迂回運動殲滅之;一部截防線之中,令其各部分崩離析不能相顧。
而火力方麵,龍濟光的濟軍並沒有什麼特殊配置之處,常見有效的低伸交叉火力點、側射遠射、活動固定彈性、直射曲射等幾方麵相配合這些火力配置戰術,也並不見使用。丁嫻鶴指揮護法軍形成嚴密配合的火力和陣型,用自己部署的陽江一線戰術“迂回切斷海上逃路、夾其頭、引其尾、截其中”方式,向龍濟光的濟軍陣地發起進攻。
丁嫻鶴沉靜如水的清亮敏銳的眼神、沉靜與自信相結合的迷人風度、深藏悲憫於內指揮千軍萬馬於生死決戰之際的深沉,全神貫注腦海裏惟有戰爭而似乎世間一切遠離了她,以及炮火與土石塵灰落於身邊卻似渾然不覺的沉靜自信與如水深沉和洞察力極度完美的敏銳與一絲沉鬱,這些正是一代軍事家的必備素質,而這些,都被一個人看在眼裏,他就是李烈鈞。
不知何時,陽江前線陣地上多了一個人深沉的身影,李烈鈞不知不覺地站在了丁嫻鶴的身後,在炮火紛飛的陣地上,沉靜如水而與傳統文化和閱曆相結合的眼神中沉靜而巋然不動。
丁嫻鶴專注於戰爭、腦海裏屏蔽了其他的一切信息,絲毫沒有注意到在她身後站著的李烈鈞。李烈鈞也不去叫她,隻是以沉靜如水的眼神注視著陣地上的一切。
一場戰爭中,龍濟光的濟軍大部被殲滅,龍濟光濟軍陣地上的槍炮聲逐漸稀疏。護法軍攻占陽江,陽江一線戰事取得全麵勝利。
丁嫻鶴仍沉靜如水地注視著這一切,好半天她才從指揮戰爭的全神貫注狀態中回複,發現了站在她身後的李烈鈞:“軍長?”
李烈鈞淡淡地笑了笑,沒有說話。
(ps:本來想多寫些戰術,但找不到龍濟光濟軍的具體部署和火力配置,所以具體采取何種戰術應對和我方具體部署難以憑空發揮出來,隻好大略帶過去。以後抗戰中女主角成為滇軍軍長在抗戰前線打硬仗時戰術會多寫。)
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