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沒有頭緒的戰爭(2 / 2)

劉愈展開地圖看了看,事發地點距離南方負責鎮守梅嶺峽穀道、川琦道的梅關府很近。

因為嶺南曆來被認為是“蠻夷之地”,而嶺南少數民族又被稱為南蠻,因而曆代朝廷對嶺南都是嚴防死守。從湖南再到江右南部再到福建西南之地,五嶺之地,朝廷設下了很多關口來防止南方少數民族的叛亂,地方守將擁兵自重,很多都已經形成了地方的土皇帝。朝廷基本也無須對地方作出賦稅上的開支,地方守將可以自行納稅,管理地方,就連行政權他們也基本是一把抓。

本來朝廷對嶺南也是一種放任的態度,嶺南屬於三不管的地界,隻要是地方沒有大的叛亂發生,地方守將向朝廷所奏請的事一般也都會準許。這也形成了地方獨特的軍事行政體係——國中國。

時至今日,嶺南軍事派係中,有五六家,每一家都是一個國。

這些小國,以地方軍事派係為劃分為“府”,這些“府”都很小,一般隻有一座大城加上關口和城鎮,人口不過數萬,就好像一個堡壘一樣,地方漢族百姓需要得到這些軍事派係的庇護,而他們也需要繳納賦稅來維係軍事派係的運作,男丁戰時為兵,不戰則為農,地方征兵、納糧皆是由“府”的最高首腦來負責。

順朝也隻有在嶺南這一處地方,實行的是府兵製。

劉愈想起來當日柳麗娘幫劉愈抓亂黨時所提出的交換條件,就是朝廷要處決江南五大軍事派係首領及其轄內主要將領,當時劉愈就感覺到,其實柳麗娘並非是中原人,而是來自於嶺南少數民族。劉愈更猜想,柳麗娘師徒之所以會幫淮王謀事,是想借助淮王的力量來發展己身,讓嶺南少數民族不再受到漢族王朝的欺壓。

劉愈很能理解這些少數民族之人對漢族王朝的痛恨。

朝廷在南方的各“府”將嶺南肥沃平坦的土地占領,少數民族要為生,要麼投到“府”的治下,繳納沉重的賦稅,還要服勞役,要麼隻能往南遷徙到山中與外界隔絕。在“府”的領地內,人口分為幾等,漢族是最高等的,擁有特權,而漢族的兵也是最安逸的,就好像府裏的禁衛軍,衝鋒陷陣時在後麵,而少數民族的兵則充當敢死隊一樣的奴隸兵。而上陣時,其實他們的敵人也是他們的同族之人,同胞相殘,這也是很殘忍的事。

在嶺南各“府”內,並不阻止蓄奴,因而很多少數民族百姓活不下去就會賣身到府裏為奴為婢,受著漢族人的欺壓,盡管南方少數民族近百年來反抗不斷,但因為南方鐵資源的稀少及開采難度非常大,又缺乏中原先進的冶鐵工藝,使得少數民族人的武器落後,與各府的兵作戰中長期處於劣勢。

南方少數民族雖然名義上是大順朝的子民,但實際上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政權,而少數民族跟漢族之間也是水火不相容。

劉愈猜想,此次襲擊蘇彥車隊的,要麼是地方的府兵,要麼是嶺南的少數民族。但要穿過嶺南伏兵的管轄地和一些關口實行這次的恐怖襲擊,就算是嶺南少數民族所為,那也跟“府”脫不了幹係。因為蘇彥本身就是去挾製各府的權力,當“南王”的。

“還是我操之過急了。”

劉愈看著地圖自己慨歎了一句,如果等嶺南徹底平定之後再派蘇彥去,就不會送他上絕路。劉愈也是因為朝廷沒有資源來打這一仗,加上地方上又沒有發生叛亂,劉愈想的是平穩的過幾年再去解決嶺南的問題,但現在看來,嶺南的問題已經擺到了桌麵上。但現在的問題還是——朝廷沒有銀子。

劉愈更想不出這場仗到底怎麼打。

嶺南各府其實都是在朝廷的治下,之所以會形成嶺南獨特的軍事行政體係,也是朝廷多年放任自流的結果。嶺南各府的首腦也並未作出其他與朝廷為敵的事,朝廷要平剿他們,就意味著要樹他們為敵,那就等於是自找麻煩。而如果是朝廷出兵協助府兵來平嶺南的少數民族,也是師出無名,劉愈更不想把嶺南各民族推出國門,讓他們更加痛恨漢人。

要解除千百年來傳下來的********,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