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愈一家的失蹤,引起很多連鎖反應。首先朝廷要處理劉愈派係隋乂和李糜家族的問題,朝廷要拿出應對的方案。
本來蘇碧打算以武力來威懾劉愈,將隋家和李家抄家,給隱在暗處的劉愈壓力。但因為事情牽扯太大,加上之後潼關的告急,令朝廷隻能暫時隱忍不發。
隋家的掌舵人現在並非是隋家的長輩,而是小輩中的隋妤和隋乂,這個原本長安城的商賈之家,一時間湧現出兩名朝廷大員,而隋乂更是官居一品。而妤雖然官位低,但她的權力卻不淺,在朝中她的地位甚至比六部尚書還要高。朝廷一旦對隋家動手,商貿司肯定會帶來混亂,之後所引起的負麵效果是無法預估的,商人肯定會對朝廷失去信任。
朝廷不敢冒險動隋家。
而李家所掌握的權力低了很多,但李糜的父親世襲長平侯,功勳之後,朝廷也不敢隨便動。
這使得長安城在劉愈一家消失之後,一切平靜如常,朝廷隻能明裏暗裏尋找,務求將劉愈從石頭縫裏挖出來。
與此同時潼關方向,花集安的七萬兵馬已經入了關中,跟霍病所部彙合,這是臘月十三的事。新年還有半個多月,長安城的這個新年注定是不太平的。
“叛軍”一路往長安城而來,在距離長安城二百多裏的地方駐紮下來,跟之前霍病駐軍長安城外很相似,不進不退,不向朝廷彙報也沒有異常舉動。朝廷正在商議要不要派出使者前去“慰軍”之時,“叛軍”軍營裏接連幾天都有些不太平。
有人說“叛軍”中發生了內亂,副帥何茂等人篡權,被花集安所鎮壓。也有人說是花集安被人刺殺而死,十幾個武林高手的刺客將花集安給殺死,說的神乎其神就好像親眼看到的。這消息不是從朝廷泄漏出去的,而是從民間,自從長安城因為花集安率兵進入關中之後就一直處於半封閉狀態,外緊內鬆,城裏的百姓沒事就開始閑聊,然後關於“叛軍”軍中的很多事情便流傳開。
朝廷與軍方對立的事在民間流傳開,也是朝廷始料未及的。他們沒想到百姓會第一時間知曉現在朝廷跟軍方已經徹底撕破臉皮,民間流傳的很多事情,也正是朝廷所籌劃的,比如說花集安軍中的動亂,又或者是刺客去刺殺花集安,朝廷在有些慌張的同時也意識到,長安城內部就軍方的細作,而這次也是軍方跟朝廷在正式開戰之前所進行的輿論戰。
軍方在這場輿論戰開始之初占領了絕對的主動,也贏得了普通百姓的支持。普通百姓之所以對朝廷厭惡,主要還是仇官心裏,長安朝廷的這些大佬們,平日裏淨幹些欺壓百姓的事,百姓中早有怨言。而花集安的七萬順朝軍隊,雖然被朝廷定性為“叛軍”,但那是關中老百姓的子弟兵,他們當然站在子弟兵的一邊,他們還希望自家男丁在這場戰事之後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呢,滅了順朝當個將軍也不錯。
朝廷感覺到來自民間的壓力。
本來遇上百姓間流言蜚語,最好的壓製方法是戒嚴,讓百姓之間不得往來,沒有議論流言也就不會蔓延。但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現在身為新皇蘇彥身邊頭號謀臣的蘇碧,為了給朝廷挽回形象,指定了一係列的方針,這些方針總結起來就是,向軍方示弱,向百姓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