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第二回合(六)(2 / 2)

但事實卻又正好違背。

雖然楊烈背叛,但顯然他所投靠的不是當今的天子,也不是現如今朝廷中掌權人,楊烈到底投靠了誰讓劉愈也察覺不到。這讓劉愈感覺到無比的壓力,這意味著他幕後最大的敵人很可能不是他所擔心的蘇碧和袁博朗甚至是蘇彥,迫於無奈之下,劉愈急招三軍回長安城。

一場針對最高權位的爭奪,很可能已經在暗中展開。

劉愈無法調查到幕後元凶,但從他的推測看,這個幕後的元凶最有可能的便是一直隱秘的楚王蘇哲。

蘇哲在失蹤之後,先是投靠淮王,再是神秘消失。劉愈對蘇哲的尋找一直未斷,但期間所遭遇的阻力卻是劉愈始料未及的。蘇哲並不是獨身在與朝廷對抗,他背後有一個組織,這個組織的嚴密性和規模都超出了劉愈的想象,劉愈所派出負責調查此事的細作,很多都已經身死,死的不明不白。

這股幕後的勢力很可能是當初老皇帝蘇雲陽為兒子平穩登基所預備的,蘇雲陽當時雖然對劉愈極為信任,但他顯然留了一手。劉愈雖然幫蘇彥篡了帝位,但劉愈卻無法得到一些幕後情報係統的訊息。

劉愈首先懷疑到的,就是老皇帝情報機關的一號人物韓升。

雖然劉愈不想懷疑身邊人,但韓升的身份特殊,讓劉愈又不得不懷疑這個老朋友。

但劉愈綜合了各方麵的情況後又將韓升給否定了,如果是蘇雲陽要安排後事,顯然不能讓這幾方人之間有什麼勾結,劉愈是作為明麵上的禦林軍總統領來保證蘇哲接班的,韓升雖然是情報機關的頭目,但他也是劉愈的姻親,兩個人還是忘年交。蘇雲陽不會不考慮到他們的關係。

前禮部尚書錢回其實是一個突破點,可惜當初劉愈操之過急,為了穩定住蘇彥的心將錢回送給了朝廷,以至於很可能知悉細節的錢回很早就身死,沒能調查出更有用的消息。劉愈馬上又想到自己的二哥劉亭,當初他主動跟楚王聯係,後來被棄如敝履,但也可能知道消息。

可惜劉愈想繼續順著線索調查時,從老家那裏傳來消息,劉亭無緣無故“上吊自盡”了。

一個市儈到家貪生怕死的劉亭都會死,讓劉愈分外不安。劉愈馬上想跟朝廷緩和關係,讓蘇彥能跟他冰釋前嫌,但這種努力是徒勞的。朝廷以袁博朗和蘇碧為首,正在鼓動蘇彥對軍方進行一次大清洗,以使朝廷獲得對軍隊的絕對控製。

劉愈一看,既然不能把矛盾解除,不如一發狠,讓幕後的敵人以為朝廷和軍方已經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劉愈當即下令將袁博朗斬殺。

袁博朗用心歹毒,老早就在安排除劉愈的計劃,雖然尚未付諸實施,等於是劉愈自衛在先。

這一殺,也讓朝廷、軍方和劉愈幕後敵人的三派,徹底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