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856年,崇禎228年,8月6日。
俄羅斯帝國,西伯利亞,托木斯克與圖瓦邊境的一處森林。
來自大清的一行人長途跋涉,來到了這裏。
他們卸下身上的包裹,將僅剩的十來匹馬拴到一旁的冷杉樹上。
朱善墨坐在堅硬冰冷的石頭上,有些頭疼的看著這一幕。
剛穿越過來三天,他就要麵對一個致命的難題。
跟著他的這一千多人,該怎麼辦?
身為大明太祖十八世孫,當今大明天子,同時身為穿越者,朱善墨感覺自己壓力山大。
“萬歲爺,臣四處勘察了一番,此處倒是一個定居的好地方。”
一個粗壯的聲音傳到朱善墨耳朵裏。
轉過頭來,這是一個身著甲胄的健壯青年,他雙目炯炯有神,看起來頗為興奮。
張喜德,朱善墨的親衛統領,同時也是此時大明錦衣衛指揮使。
“那就好,既然此地合適,那便定在此地吧。”
自從去年這具身體的父親,也就是大明前任皇帝,眼見太平天國節節勝利,不由得生出“反清複明”的心思。
靠著家裏世代積累下來的錢財,募集了千餘“精兵強將”,正準備大展宏圖。
結果出師未捷,直接碰上了追殺太平軍的曾國藩。
一番戰鬥之下,太上皇當場殉國,【六部尚書】也盡數殞命。
隻有錦衣衛指揮使張喜德帶著朱善墨還有兩百多殘兵逃走,勉強保住了性命。
按照太上皇當初的遺詔,張喜德和剛【登基】的新皇朱善墨帶著所有手下“北狩”逃命。
這一路上,逃亡之人陸續增多,許多人知道朱善墨皇帝身份之後,居然拖家帶口的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這些人大多是受太平天國和清廷戰爭影響,想要遠離戰亂,找到一處避世之所。
大家的目的出奇一致,都是為了活下去。
朱善墨一行人人多勢眾,自然他就成為了首領。
這些日子裏翻山越嶺,最終逃離了清廷範圍,來到了極北之處。
托木斯克。
西西伯利亞最南邊。
也隻有朱善墨知道這個名字,張喜德他們則按照古地圖上麵,將此地稱之為羅荒野。
不過既然他們來到這裏,以後這裏就是大明的地盤。
所以朱善墨把此地命名為新奴兒幹都司。
朱善墨同意在此地定居之後,張喜德就開始帶著所有人安營紮寨。
這麼長時間的逃亡經曆,讓這支隊伍擁有了極強的野外生存能力。
一番忙碌之後,所有人都有了一個勉強過夜的地方。
朱善墨的帳篷自然是所有居所中最豪華的那個。
隻不過依然非常狹窄,勉強能夠住得下朱善墨一個人而已。
外麵的大多數人都是幾個人共用一處,這也是為了保暖。
八月份的托木斯克,白天溫度非常舒服,可到了夜晚,一下子就冷了下來。
哪怕之前準備好了不少禦寒物品,也無法保障所有人不凍著。
不過朱善墨現在最憂心的不是保暖問題,而是食物問題。
距離最後一次補充食物,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月。
按照當初的規劃,他們最多還剩下一旬的食物。
也就是說,朱善墨一行人要在十天之內找到穩定的食物來源。
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想要找到穩定的食物來源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