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運氣(1 / 2)

東北地區的春天依舊寒風刺骨。

分田到戶那年,林桐剛剛走出校門不久。看著新分的幾十畝責任田和周圍環境著實有些頭疼不已。

離家遠不說,還靠近邊界線,對麵就是遊牧民族的牧場。用當地的方言土語說,這塊地就是典型的牲口嘴。

更糟糕的是土質還不太好,用一步三換土來形容倒是十分貼切。

此時的年輕人,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說不出是什麼滋味來。

偏偏有人一瘸一拐地走過來調侃他說,“大侄子,這塊地可是風水寶地呀,黑土地就甭說了,就說這堿土,癩蛤蟆撒泡尿沒有小半天滲不下去。可中間的沙土地三天不澆水,那莊稼準他媽打焉兒。你小子這運氣呀,就是老叔我扔了拐棍兒,腿好啦!”

林桐訕笑地看著他走過來,突然想起中學課本裏黃泥蓋堿的故事來,“拐子叔,如果把黃沙子挖出來蓋在堿地上會怎麼樣?”

“好哇,沙子蓋堿賽金板!但是你可要有思想準備,不掉個半斤八兩肉解決不了問題。前幾年駐村工作隊還專門研究過這塊地,計劃把黃沙子挖出來蓋在堿地上,然後再把房基土填在沙坑裏,可惜還未動手改造就撤走了。”拐子叔有點遺憾地說。

“表叔,這鄭林店我小時就來過,到底是啥情況,給我講講唄。”

拐子叔若有所思地說,“我小的時候那土牆還若隱若現的能看出點輪廓來。據老輩人講,這條古道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早些年的事咱不知道,在近代可是風光一時呀,過往的商客車水馬龍,絡繹不絕,是方圓幾百裏的東北人南下進關的交通要道,生意自然紅火。後來國道南移,選址在幾公裏之外的大廟附近。從那時起就一點點的荒廢嘍!”一邊說著,眼望著大廟的方向,心裏不免有些失落。

林桐認真的聽著,回味著拐子叔剛才的話。若把老店遺址上的好土填進沙坑裏,這樣不但讓沙地變良田,還能在房基處開出幾畝好地來,一舉三得呀!隻是這一鍬一鍬的裝車卸土,工作量實在不小,絕對不是半斤肉就能解決的問題!

同時需要改造的還有地西邊那一大片連綿起伏的沙丘。

每年立夏前後都有一場大風,剛長出來不久的小苗就被打成黑色,起碼要好幾天才能緩過來。個別的年份如此反複幾次,對糧食產量影響很大,這也是鄉親們不太認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那時候本地區雨量充沛,用砍來的楊樹條,柳樹棍直接插在沙子裏便能發出新芽,因此年複一年便長出一片小樹林兒。兩年後小樹長到一米多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

與此同時,改土造田也接近尾聲。一千多平方米的沙土地已經改造了三分之二以上,隻需最後這一年便可苦盡甘來,圓滿完成目標。

最讓他高興的還是這一年的春天,從老房框子裏挖出幾百個乾隆通寶①之類的方孔大錢兒,這也是兩年多來最讓他高興的一件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