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續幾日狂風暴雨,深坑內的積水已經消退了不少,隻剩下一些泥沼和隨處可見的垃圾。這是個撿漏的好機會,不少拾荒者和流浪漢紛紛湧向這裏。他們穿著破爛不堪的衣服,為了每天僅有的溫飽四處奔波,都是為了生存。
“我記得這裏有個大垃圾山,怎麼不見了?”說話的人正沿著海岸線四處張望,他大概一個星期沒吃過像樣的食物了。
“你在發燒,是不是燒糊塗了,這裏哪有什麼垃圾山?”旁邊一個穿紅色連衣裙的女孩走過來,摸了摸講話人的額頭。
“真的,我發誓,以前這裏就有一座超級大的垃圾山,”他抓住女孩的手著急地解釋道:“我經常在這裏找吃的,最近肺炎咳嗽一直不好,昨天好不容易睡了一覺,今天又趕上這場暴雨,垃圾山應該被淹了,我們去那邊找找,肯定會有不少好東西。”
兩人沿著海岸線搜尋了一會兒,果然看到了一座冒出水麵的“山”。
“你怎麼知道這裏有一座大垃圾山啊?這裏原本是一處環境優美的海灘旅遊景點,但是近幾年由於人類活動的劇增、垃圾分類不當等原因,導致海洋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些垃圾被海浪和風帶到了這裏,日積月累就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說話的人正是張鑫,他是一名環境工程學專家。這些年他潛心研究環境汙染治理,夢想開發出一種能夠徹底解決海洋汙染問題的技術。如今,他不僅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還親自來到這裏實地考察。
“可是這些垃圾該怎麼處理呢?難道要一直堆在這裏嗎?”紅色連衣裙女孩好奇地問道。
“當然不能一直放任不管,環境汙染都已經這麼嚴重了。”張鑫望向遠方,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一我會采集一些樣本回去繼續研究,希望能夠盡快找到解決垃圾處理的最佳方案。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還是要想辦法先把這些垃圾清除掉。”
“可是目前的技術能處理這麼多的垃圾嗎?垃圾分類回收觀念又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味地排出這些垃圾,真是讓人心痛又無助。”女孩深深歎了口氣,放下手中用來收集垃圾的袋子。
張鑫拍了拍女孩的肩膀,給予她一點安慰,然後坦然地說:“雖然這個問題很棘手,但並非不可解決。我們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地減少這些垃圾對自然環境的汙染。”
他拿起手中的設備,將一個微型機器人放入水中。機器人片刻就出發了,按照預先設計的路線逐一搜尋飄浮的垃圾。每個發現的目標都會被機器人吸附到船身上,然後由機器人將垃圾傳輸到甲板上。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科幻大片,場麵十分震撼。
“太棒了!這樣就可以將其他地方的垃圾也清理掉。”女孩興奮地叫道。
“最關鍵的是,我們可以利用這項技術來實現垃圾分類回收,將不同類型的垃圾進行分離和處理,各性能製出不同用途的新材料,這個技術對於緩解環境壓力和推動可持續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機器人的辛勤工作下,海麵逐漸變得清澈,海豚和鯨魚也重新回到了這裏,盡情暢遊。人們歡呼雀躍,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