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主住在鎬京不走,戎兵不守規矩時常騷擾百姓,引來許多閑話,抱怨申侯引狼入室。申侯非常著急,必須想辦法把戎主趕走。戎主派孛丁押運財寶,這就減少了駐在鎬京的兵力。對!趁著戎主兵力不足的機會,請幾個諸侯國出兵把他趕走。
申侯寫了三封信,分別秘密派人送給兵力強大的北路晉侯姬仇,東路衛侯姬和,西路秦君嬴開,約他們出兵。又派人趕往鄭國,向世子掘突報告鄭伯友死難的消息,教他起兵報仇。
鄭國距離最近,信使先到。鄭伯友是鄭國的諸侯,同時在朝廷兼任司徒,常年在鎬京。世子掘突監國,許多大事都能獨立處理,實際上是代理諸侯。父親戰死的消息如五雷轟頂,掘突痛不欲生,他牙齒咬的咯咯響,一定要為父親報仇。年輕人做事行動快,說幹立刻就幹。掘突換上素袍縞帶以示為父親戴孝,帶領兵車三百乘,疾速開往鎬京。
鄭國的兵馬還沒有到達驪山,早有探馬探到消息報告戎主。戎主雖然不知道這是申侯搬的兵,但是他已經想到鄭伯友戰死的消息很快會傳到鄭國,鄭國一定會有什麼舉動。他已經料到,鄭伯友的兒子會發兵尋仇。就派出探馬,注視著鄭國的動靜。得知鄭國發兵過來,早早做好了準備。
掘突二十多歲,身材魁偉,武藝高強,單打獨鬥沒有失過手。父親死於戎兵亂箭之下,激起他的滿腔仇恨,他恨不得頃刻之間消滅全部戎兵,心情非常急躁。隊伍剛到鎬京,就想攻城。
公子成向掘突提出建議:“我們晝夜行軍,將士路途勞累,應該先選擇有利地形安營紮寨,恢複戰鬥力。等待其他諸侯國大軍全都來到時,合兵共同攻城,必勝無疑。”
掘突年輕氣盛,報仇心切,聽不進公子成的建議,對公子成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決不能耽擱。再說,戎兵正是得意忘形的時候,比較懈怠。我們以銳利之師攻其不備,必勝無疑。如果等待其他諸侯國會齊,就會慢了我們的軍心。”他就憑著自己的主觀想象進行判斷。
掘突恨不得立刻殺了戎主,拍馬疾行,直逼鎬京城下。抬眼觀看,城上沒有哨兵,沒有任何動靜。掘突開始罵陣:“犬羊之輩,快快出城受死!”。兵將們也跟著喊了一陣,城上還是沒有動靜。突然,後麵殺聲震天,戰鼓咚咚,無數戎兵從後麵的樹林之中衝了過來。
掘突帶兵回身迎敵,還沒等接戰,鎬京城門大開,先鋒滿也速領著一隊騎兵衝了出來。戎兵對掘突形成了兩麵夾擊。掘突非常英勇,和滿也速長矛對長槍打了起來,幾十回合不分勝敗,可是一看戎兵人數太多,是他的好幾倍,不僅難以取勝,恐怕三百兵車要扔到這裏。不能戀戰,他猛的閃開,高喊一聲:“撤!”引導他的軍馬落荒而逃。戎兵在後麵追了30裏,就返回去了。掘突跑出40裏路才停了下來,收拾殘兵,清點車馬,損失近三分之一,後悔不輕,對公子成說:“我沒有聽你的建議,以至於慘敗如此。”
公子成安慰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先打敗仗不算敗,最後打勝仗才是勝利。”
“好吧,我們不能失掉信心。不過,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這裏距離濮陽不遠,衛侯德高望重,足智多謀。申侯請他出兵勤王,他的兵馬可能很快出動,我們應該向濮陽進發,迎接衛侯。如果他兵馬未動,可以催它馬上行動。鄭國和衛國合並兵馬,共同攻城,不會有任何閃失。”
“好,就按你說的辦!”
掘突帶著兵車正在通往濮陽的路上行進,突然望見遠處塵土飛揚,接著出現了一支長長的隊伍。公子成說:“可能是衛侯的隊伍,咱們應該原地待命迎接衛侯;同時也要做好戰鬥準備,防備出現其他情況。”
“好!命令停止前進!原地待命!”
掘突和公子成在前麵觀望動靜。對麵的隊伍漸漸接近,第一輛兵車上端端正在坐著一位老者,白發銀須,麵色紅潤,錦袍玉帶,風度翩翩。掘突猜度這位長者可能就是衛侯,連忙趕上前去施禮打招呼,雙手一抱拳:“前麵這位長輩可是衛侯千歲?”
車上長者還禮,自稱:“孤正是姬和。”
掘突重新施禮:“鄭國世子掘突在這裏迎接衛侯。犬戎攻入京師,我的父親戰死沙場;西戎與我不共戴天,為報複仇,我領兵與西戎打了一仗,打不過他,特來迎請君侯救助。”
“世子敢於同強敵獨占,勇氣可嘉。勤王抗擊戎兵是各國諸侯的責任,我把全部軍兵都帶出來就是去勤王的。聽說,晉國、秦國同時出兵,世子不必擔心,犬戎必敗無疑。”
“請衛侯先行!”掘突命令鄭國軍車靠邊,讓出道路。於是衛國兵馬在前,鄭國兵馬在後,浩浩蕩蕩開往鎬京。大軍在距離鎬京20裏的地方停頓下來,兩軍分別安營紮寨。
衛侯派出探馬詢查鎬京北麵晉國和西麵秦國的動靜。很快得到消息,晉兵正在城北立寨;城西來了一隊騎兵,前麵一竿大旗,上麵繡著一個“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