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開恒第一次擴張(1 / 1)

時間駛入零五年下半年,沈長河除了每天堅持著自己的Routine(常規工作),完成了對公司網站的改版,做成了韓國小訂單客戶,還接了個內貿的單子,是浙江一家車燈廠的訂單。雖然是小產品的訂單,但每次數量能有一兩萬個,對長河來說,聊勝於無。現在長河聯係的一個英國客戶Mike, 有對公司新開發道路產品的需求。數量雖然隻有兩萬五千個,但如果成交,這將是開恒實業的新突破。

同時,在這一年,開恒實業由於內貿市場的不斷增量,周總和台灣的朱總開始考慮租賃自己的工廠。其實,長河不知道的是,之前開恒實業的工廠完全是空手套的模式,工廠是別人的。當初,開恒實業的倆股東,去凃岩忽悠當時的工廠持有人老蘇,如果我一年給你三百萬的量,你給我代工生產,每個我給你代工費一毛五。如果達不到這個量,就按實際數量,每個代工費五毛計算。 命運似乎眷顧了周總朱總,他們實際市場需求量,超過了所說的三百萬。因為這一年來,歐美強化了對來自中國的沙灘車,摩托車產品的要求,所有產品必須符合認證要求,所有配件必須使用符合認證要求的配件。這一硬性要求,同樣成就了任飛的銷售業績。

所以,人們常說努力很重要,但機遇更重要。用現今時髦的話說就是:站在風口上,是隻豬都能飛起來。

零五年底,沈長河接到了他真正意義上的外貿第一單,英國的Mike發來了兩萬五千產品的訂單。成交的原因,長河並沒有告知領導層,他擅自把周總的指導價七八塊,降到了五塊, 才達成了這筆交易。 此前,長河按照周總的提議,報價七八塊,還盤幾十封,全都石沉大海,所以長河慢慢調整了自己的報價。

值得一提的是,長河的辦公室多了一位新同事,坐長河對麵,名字叫龍利,梳一大中分頭,人比較瘦,和長河年齡一樣。龍利是負責公司新增加光電配件市場的銷售,經常到江浙光電開關市場集中地出差。由於內銷市場開單周期短,龍利入職兩個月就開始有業績獎金了。那時候,長河經常羨慕的對龍利說,“還是你好啊,每個月都有獎金拿!”,龍利總是笑笑,有點自嘲的說:“有什麼好羨慕的,每個月也就幾百塊,沒有上千的時候。”

龍利是個虔誠的基督徒,每天吃飯前都要低聲禱告後才開吃,周末也會按時去教堂,他還給過長河一本聖經。長河看過前麵幾章,後麵工作忙,就沒有繼續看下去。

這年底,開恒實業在塗岩租了一個廠房,擁有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工廠。之前合作的代工方,帶著機器入駐,還是以代工的方式給開恒加工產品。

長河的首個外貿訂單也將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自己生產。之前的類似交通安全產品生產,是委托無錫一家工廠製作,開恒實業提供半成品的塑料件給無錫工廠,無錫工廠組裝後,發給開恒。 而現在,開恒實業可以完完全全自己生產。由於交通產品的生產工藝尚未完善,導致沈長河的訂單延期交付,要到過完年才能發貨。

零五年年尾,沈長河跟隨周總到工廠支援生產,一起的有李總、任飛、鄭佳、龍利。 為什麼要把辦公人員拉到工廠,長河覺得: 一是工廠到年底,由於工人很多提前返鄉過春節,工人短缺;二是公司總部人員和工廠管理人員能增進感情;最後一點,是讓海市的工作人員能體會到公司的前景發展良好。這種形式的派遣,在以後的日子裏成了開恒實業每年底的Routine.

抵達工廠後,長河看到新工廠青灰水泥圍牆,北大門,門口是伸縮門,大門一側掛著公司的銘牌。工廠是當地居民在自己土地上新建的廠房,一切都是嶄新的。廠房占地麵積約八千平米,廠房一層是交通安全產品組裝和注塑車間,二層是超聲波焊接和倉庫,工廠辦公和一間廠長的臥室。公司固定資產投資新增注塑機六台,超聲波焊接機六台。

在工廠裏,沈長河認識了給開恒代工的無錫供貨商張總。張總瘦高個,一米八幾的大個子,說話慢聲細語。他是公司請來指導交通安全產品生產工藝的。公司的交安產品,需要填充工藝,之前是委托張總的公司代工生產。

長河還記得張總到工廠的那天,天空飄著大雪,張總開著朋友處借的車子,一路風塵仆仆的趕到工廠。到了工廠,在公司的食堂簡單吃了口飯,就撲到工廠裏去安裝設備,然後手把手的指導工廠的技術人員,調試,試做產品。

這一年的工廠行,長河認識了工廠的廠長助理小雯,小雯是來自重慶的大美女,巧笑盼兮,美女流轉。長河和工廠的對接很多時候都要麻煩小雯進行。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有些是細水長流,潤物細無聲的;有些又是疾風驟雨,來去匆匆。長河不記得和趙穎從哪裏開始,但距離卻在這一年慢慢開始,趙穎這一年也離開了公司,彼此相忘於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