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還珠格格(1 / 1)

領侍衛內大臣,清代官名,正一品。清代順治時期正式設立,乾隆時期達到了高峰,自嘉道以降,特別是軍興以後,中央勢微,鹹同以後,地位逐漸被邊緣化。

領侍衛內大臣統管侍衛處侍衛,基本職責是帶領侍衛保衛禁中。作為皇帝侍從中的最高武官,因為職責的特殊性,使得出任的人選,也必須是皇帝的親信人員。

曆史沿革

設立

清世祖繼位是當時各派勢力相互協調、彼此讓步的結果,在皇位之爭中失敗的一方,並沒有放棄鬥爭,繼續拉攏朝廷重臣。世祖繼位幾日後,阿達禮、碩讬即拉攏內大臣圖爾格及部分侍衛,企圖擁戴多爾袞登上皇位。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政治局麵,維護八旗的團結,代善、多爾袞逼不得已殺掉了阿達禮與碩讬。經過這次政治風波,爭鬥的雙方都認識到侍衛的重要性,畢竟侍衛的職責在於保護皇帝,一旦胸懷異心,則後果難料。因此,如何掌管侍衛便成為緊迫的問題。在《八旗通誌初集》的八旗大臣年表中,從順治元年(1644年)開始,列有領侍衛內大臣。然而,從順治元年到七年(1650年),領侍衛內大臣隻有兩人,即伊爾登、索尼,對比於《大清會典》中關於上三旗領侍衛內大臣每旗二名、共六名的規定,顯然不相符合。這說明這段期間,就領侍衛內大臣的設立而言,還屬於過渡時期。

此時攝政王代行皇權,不少內大臣受到其打壓與拉攏而改變立場,投效多爾袞,如冷僧機、錫翰、何洛會等人。伊爾登、索尼則是堅持支持孝莊的兩黃旗內大臣,由他們來掌管官廷侍衛,亦是理所當然之事。世祖親政後,在多爾袞主政期間堅持立場的大臣侍衛紛紛獲得重用與賞賜,對於侍衛的管理也日趨嚴格。順治九年(1652年),世祖命鼇拜總管侍衛,此項命令當可視為領侍衛內大臣一職正式設立的標誌。除了鼇拜以外,在該年出任的領侍衛內大臣有伊爾登、索尼、塞勒、遏必隆、額爾克戴青、鄂其爾。將管理侍衛的職責獨立出來,是為了更嚴格地掌管侍衛。順治十二年(1655年),世祖回憶當年多爾袞主政時所遭遇的危機,仍氣憤地指出“睿王與伊奸黨同謀,離間皇上侍衛”。由此可見,領侍衛內大臣一職的設立便是為了加強對侍衛的控管,保證帝王的絕對安全,不再出現侍衛被宗室親王拉攏的局麵。

發展

清世祖崩逝後,以四位領侍衛內大臣出任輔臣的體製,因鼇拜擅權,再次危及皇權。孝莊與聖祖以籠絡索尼家族、分散領侍衛內大臣為手段,鏟除鼇拜,卻又在康熙朝晚期,爆發了領侍衛內大臣參與皇子奪嫡的事件,直到雍正朝,世宗以秘密立儲方式,才解決了該問題。領侍衛內大臣,因其與皇室的關係,在政治上,屢有表現的空間。特別是乾隆時期達到了高峰,以富察家族為例,成員大都榮登高位。除擔任領侍衛內大臣外,其身上多帶兼職。而和珅,更是大小兼職無數,所轄事務之眾,當推為清朝第一人。但自嘉道以降,特別是軍興以後,中央式微,鹹同以後,督撫更是掌握了實權,領侍衛內大臣地位逐漸被邊緣化,以至於錢實甫在編訂《清代職官年表》時,曾揶揄領侍衛內大臣,說:“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等的品級最高,但同實際政治並無直接關係,社會上更無甚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