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清晨7點,佛羅裏達大學室外籃球場。
一個身影在籃筐底下來回地奔跑、起跳。
那是一個黑發少年,1米88的身高,適中的身材,臉龐略顯清秀。
他早已是汗如雨下,邊跑邊大口地喘著氣,胸膛劇烈起伏著,運動上衣早已被汗水浸透。
少年已經持續訓練一個多小時。但他動作不慢,眼神裏依然透露著一股堅毅之色。
他不斷地接球,起跳,投籃;重複地做著這幾個枯燥而基礎的動作。
嗖!
隨著他的出手,皮球應聲空心入網。
“兩百八十七個”
“兩百八十八個”
“兩百八十九個”
……
每投進一個,他都默默地記個數。
太陽已經從地平線升起,把球場映照出金色的光輝。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路過的人也越來越多。
幾個金發碧眼的男女青年經過,對著訓練中的黑發少年指指點點。
“看到了嗎,又是這個華國人。我每天上學從這經過,都看到他在這練球。”
“我知道這個人,他去年參加了校隊的試訓,結果……慘不忍睹,今年估計想再試一次吧。”
“他想進校隊?開什麼玩笑?咱佛羅裏達大學去年好歹也打進了全美錦標賽16強,在NCAA聯盟裏都是排得上名號的,哪是那麼好進的?”
“就是啊,你看他那可憐的小身板,總感覺一推就要倒下,還想在高手如雲的NCAA打球?!”
“沒錯!照我說,籃球這項運動根本就不是華國人玩得轉的,他們打點小玩意兒還行。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什麼的……”
“哈哈哈哈,休斯你可太損了。”
“不過,你還別說,你看他這跳投的動作倒是有模有樣的,好像有點像那誰……”
“你是說艾弗森?”
“對,是不是挺像的?”
“不會吧,不要拿我的偶像和這種loser相提並論”
……
青年們說說笑笑地遠去了。
黑發少年多少也聽到一些他們的話語,但他絲毫沒有在意。來到美國後,他早已不知道受到過多少類似的輕視和打擊。
如今的他早已是心如磐石。也隻有真正的弱者,才會過分在乎旁人的質疑。
“兩百九十八個”
“兩百九十九個”
“三百個!”
投進第三百個球,黑發少年終於是有些撐不住了。他直接毫無形象地四仰八叉躺倒在了地上。
這一個多小時連續不間斷的高強度跳投訓練,讓他的體力和意誌力都到了極限。
今天投進300個球花了一個半小時,比昨天又少了8分鍾。
他明顯感覺出手速度更快了,動作更標準,命中率也有所提升。
堅持訓練有效果!
隻可惜時間不等人,明天就是第二次試訓了,不知道能不能過。
想到那一個個壯得跟牛犢子一樣的對手,他心裏也不由得泛起一絲苦澀。
少年名叫葉秋,今年18歲,原本是華國理工大學計算機係的大一學生。
10個月前,學校和美國佛羅裏達大學計算機係合作,啟動了一個為期一年的交換生專業交流項目。憑借著還過得去的專業成績,以及相對流利的英語,葉秋成功地擠進了交換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