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接手天道,汝缺一絲情(1 / 1)

在紅亭外,清水池塘邊上一位青年背手而語“後輩,今後汝為天。吾觀子七情有缺,可下紅塵補之。”青年身後站立著一名少年,三千銀絲垂腰,麵若如水,無情無欲,見青年言語,拱手稱道“是,後輩記下了。”青年輕歎一聲,“世間再無天道夢天萊,唯我世間一道人。後輩,吾等有緣再相逢。”一語盡,人影散。今後再無天道夢天萊,天道唯我一天理。

處理好天道運行,天理散去仙氣,落於一座山林之中。化凡仙,入紅塵;識七情,感百態。山林間,夾雜著一片竹林,尋得一小路,路無雜泥,淨而無染。林間翠竹,蒼翠欲滴。行十餘裏,竹樹雜行。忽入民田,道有雜樹,有楊柳,翠竹,糧稻之屬。進而一二裏,偶得一村。村舍於江岸,四五孩童,沿溪行樂。園中各有數人其間勞作,人各有笑顏,似有喜樂。

入凡村,農人甚善,見吾外來者,尤為熱情,請食入舍。善,吾隨其往。農人前行,吾隨其後。農人言其為裏尹,掌一村之言。又言村中多孩童,少有讀書。見吾非凡,拜吾為村中先生。善。裏尹甚樂。入村一旬,村中農人籌資建一屋舍,於我教書居住。屋舍分為二,一為廳一為堂,廳可容一人居,堂可容數十人。吾不願收其資,眾人不悅,終以一月二分銀為酬,日日供吾吃食。村中尊我為天夫子。

吾於村中收孩童十餘人,於屋中堂內作私塾。因村中貧瘠,少才子,來往多白丁。村中僅我一師,人雖多而尚可,吾可一師授之。次日,人皆齊,始授業。始於雞鳴,終於巳時。村中孩童雖無大才,亦有可造之用。其心性堅毅不拔 ,其人忠厚孝悌。雖歲不至十,卻有淳樸善良之心。吾傾囊教授,願之學吾三分道理,以求來日機緣。午後不授學,尋至裏尹小屋。老人感激吾之教授,殺雞宰鵝以便飯待吾。至黃昏而離去,歸鄉間私塾。吾常居於此,半載之久。座下門生,皆得官位而歸之。其得官者,與其地感情深厚,歸之而建之。鄉村大興矣,吾悄然之退。

此紅塵相伴,吾道圓滿半分,情亦略有完善。食凡物,與凡人相處,為凡人之師。感農人之善意,學生之敬意,如此雖有不足,卻也是甚佳。

紅塵路未完,沿溪而行,聞過酒家,沽上一壺酒,打船緣溪而下。葫蘆腰間別,一身白衣現。腳踏凡間船,正是賞人間。

晚間時分,夕陽西下,虹光蕩滿天。賞這天下美景,隻為補情探人間。可惜否?惜也。吾端坐船頭,不時小酌一口壺中美酒,見船夫放下竹竿,高喊一聲“船家,可來同飲否?”驚的船夫一醒,忙道“就來,就來!”船夫從倉中帶出少許酒菜,擺在船頭,略搓雙手道,“俺從家中帶出些許酒菜,客人可否賞光?”“大善,我有一壺酒,與爾共酌。”吾甚喜!酒盡,夜已至深。橫躺於船,枕藉於舟頭。以天為被,以舟為床,至天之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