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歐冶宴就來找荊軒。荊軒忙起身洗漱完畢跟著他出去了。倆人都有武藝在身,雖然歐冶宴的功力不強,但還是異於常人。幾十公裏的路程才三個小時就到了。都是原始森林,如果不是歐冶宴帶路,根本就走不出。
茂密的原始森林並不影響他們的速度,頭上的樹林遮天敝日,但地上沒有什麼大的障礙物。很快就到了一個山穀邊。歐冶宴停了下來。
荊軒問道:“歐冶先生,煤炭礦就在這裏?”
歐冶宴答道:“就在下麵。隻要往下走四五百米的樣子就到了。”
荊軒好奇地往下竄去。歐冶宴忙吩咐小心跟在他後麵也下去了。
這山坡的坡度起碼有七十多度,不過讓荊軒好奇的是這完全就是一座石山。走到一塊突出的大石上荊軒打量了一下山穀的地形。
這不是一個山穀,有點像是貴州的天坑一樣。沒有穀口,在周圍的群山包圍中,下麵是一個巨大的深不見底的洞口。可這裏不是石灰石地質,按道理不會形成天坑這種獨特的地形地貌。
歐冶宴見荊軒停了下來問道:“王先生怎麼了?為什麼不走了?”
荊軒答道:“哦,就來。”說完又跟了下去。
幾個起落,他們就到了穀底。樹木比山上的不知高大多少倍。都有三四人合抱這麼粗大,高足足有三四十米。再往下可以看到一個黑漆漆的洞口。荊軒問道:“就在這個洞裏?”
歐冶宴點頭說道:“是,但這個洞很長可能有千來米長。”
荊軒拔出寶劍在前麵開路。歐冶宴小心地點亮火把跟在後麵。裏麵是一個巨大的石洞。跟外麵是另一個天地。洞頂足足了八十來米,兩邊的石壁陡峭,洞內巨石森立。越往裏走洞子慢慢地小了,還可以不時聽到流水的聲音。這種地形沒有暗河才怪。
走了有半個小時,荊軒發現可以看到黑黑的泥土了。根據荊軒的經驗這一定是原煤了。隻是品質不太好。又走了一百來米的樣子,荊軒發現有一個人工鑿開的洞。他停了下來問道:“是這裏吧?”
歐冶宴點了點頭說道:“對,我們往裏鑿了有二十米的樣子,就可以采到炭了。不過你要小心一點,有一次我們壓死了幾位族人。”
荊軒走了幾步看了一下,沒有用礦木。他問道:“你們怎麼不用礦木?”
歐冶宴好奇地問道:“礦木?”
荊軒比劃了一下說道:“對,用木頭這樣子,做成支架。就可以防止塌方了。”
歐冶宴問道:“這樣也行?可這木頭時間久了會爛的呀?”
荊軒搖了搖頭說道:“爛了就換呀。總比死人要好得多吧。”
歐冶宴想了一下說道:“嗯,下次采炭用王先生的辦法。這木材取起來也方便。謝謝了。”
荊軒笑道:“別客氣,走,到裏麵看看。”
荊軒驚訝地發現這煤的品質絕對是上品。他看了一下四周,難怪他們能利用煤炭了。是因為有這種天時地利呀。當時讓他想不通的就是憑借古代技術如何開采這藏在地下上百米的煤礦。原來也可以走捷徑,還不是一般的捷徑。發現這個煤礦就好比他找到隕鐵一樣。也難怪歐冶家族選在這裏隱居了,這個煤礦也可能是他們家族傳承下來的吧。這種資源比起材料更為重要。
荊軒拾起幾塊精煤對歐冶宴說道:“走吧,哈哈……算是見識了。這是你們家族的不傳之秘?”
歐冶宴點了點頭,他也不明白族長為什麼讓這個神秘的王先生看這個秘密。他指了指荊軒手上的精炭忙道:“王先生請等等,族長就是要我來采一些精炭回去。就你手上的那種。”
荊軒笑道:“嗯,好。我們一起來吧。”
一會兒他們就收集了二大筐,足足有一百七八十斤重。歐冶宴挑起走了出去。荊軒問道:“夠了嗎?”
歐冶宴說道:“族裏還有一點。這些是留下備用的。足夠了。”
倆人從洞裏出來。荊軒真正體驗到煤礦工人們的辛苦了。爬到山頂,倆人坐下來吃了一點東西。因為負重倆人的速度慢了很多。荊軒堅持跟歐冶宴輪換著挑煤。才讓歐冶宴輕鬆一點。
回到部落已經很晚了,一天的勞累讓荊軒洗漱了一下就上床睡覺了。
第二天早晨,在歐冶老人的帶領下來到大爐旁。工匠們都停下手裏的活。參加這一項特殊的工作。這種陣勢也許在他們一生中隻能見到一回。
歐冶老人擺上祭品,拜祭先祖和天地後。大聲喊道:“開爐了……”
大門在幾名壯漢的推動下緩緩打開。荊軒跟了進去,仔細地查看了起來。因為他已經是歐冶老人的貴賓,旁人也就沒有阻攔他。
這個大爐跟現代社會是沒法比的,但在當時還算得上很先進了。對於他來說這算不上什麼高科技。因為他已經解決了心裏的疑惑,這份好奇主要是來源於想比較一下現代和古代科技的差距。這火爐隻能是達到現代社會土爐的水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