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想說的話(1 / 2)

完結撒花!

Cheers!!!

絞盡腦汁,苦思冥想,搜腸刮肚,終於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寫了出來,雖然早已麵目全非,但是勉強還算能看。

想要寫這本書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受到了一些打擊,自以為看透了一些事情的真相,但是人太年輕,沒有人願意聽我說話,所以便將事情寫了下來。

寫著寫著卻發現我這個把世界想的一無是處的人根本就沒有真正見識過這個世界,隻能從老一輩人的言語中琢磨出一個角度,描寫一下他們眼中的世界。

但是因為這並不是我所認識的世界,在心底裏居然還是希望它能變得更好,所以最後還是沒有狠下心來寫出一個悲慘的結局。

或許在我心裏本來就是這麼想的......

......

說實話,年輕人根本就沒有不迷茫的。

和其他人寫的自傳不同,這本書中沒有任何情節是我的親身經曆,一切都是虛構出來的,但我覺得十分真實。

或許我就是大人嘴裏的那些好孩子,老老實實上學,不給家裏找事,考高中,上大學,過著和周圍所有人一模一樣的生活。

中學一直被壓抑,心中有著一腔熱血卻無處揮灑,也曾羨慕那些早早輟學出去打工的同學,覺得他們的樣子才是真正的青春,擁有著我們沒有的自由。

上了大學之後,自由的確是有了,但是卻沒有任何前輩可以指引方向,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年輕時期的夢想也一點點破碎,天大地大,不知何處是我家。

不知何時起開始厭世,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同時也被網上的一些“躺平”理論所影響,目光開始從關注“成功”轉向了關注“失敗”。

我不關心別人是怎樣成功的,因為下意識會覺得他們的成功有了很多種因素,而且他們有的我沒有。

如果看到了別人的失敗,我就會想,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怎樣?結果顯而易見,失敗就失敗,又死不了,死了更好......

於是就躺的越來越平,吃飯都讓別人帶的那種......

後來我就感覺躺平真的很舒服,所以我不僅要自己躺,還要拉著別人過來一起躺,反正已經決定好了不買房子不結婚,不讓下一代也聽到資本家口中的“你不幹有的是人幹”這種話,那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於是我吸取了當年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經驗,準備靠著文化的傳播來影響更多人,爭取發展成一批躺平大軍。

但是奈何人太年輕,沒有閱曆,沒有經驗,沒有文筆,也沒有腦子......

本來想寫一個人在別人的鼓勵下拚命的努力,但是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最後把他打擊的不成人樣,完完全全活成一副行屍走肉......

但不知道是因為心軟還是什麼,也不知道從哪裏開始,就硬生生的換了風格,多分了一些筆墨給所謂的“配角”,將他們的生活也展現出來一角。

所以這本書也就慢慢變成了一本,怎麼說呢,擁有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未來目標,不同的社交圈子,總之就是形形色色的人擁有屬於各種自己的生活。

其實真正的生活還真的就是這樣,農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當農民,工人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當工人,所謂的“繼承家業”在圈子裏也成為了一種笑話。

世界這麼精彩,就是因為有著各種各樣的人啊。

所謂的成功和失敗根本就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所以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隻要他自己認為自己成功了,那自己就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