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長的日記本:
2022年10月22日
於蜀地一處縣城內,一位農民聲稱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青銅台,並發現人類骨骸,當地警方迅速跟進調查,經化驗,遺骸存於公元前7000——8000年前左右,於是由案件轉變為重大考古發現。
一個星期後,我們科考隊接到上級通知。由首都前往該地進行發掘。
————————————
11月1日,蜀地的天氣正在轉涼,很多來自北方的隊員不適應南方的陰冷天氣,於是我們在樂山略做歇息。我們打算休息一天便動身。
由於大部分人貪吃拉肚,延遲出發
11月3日。
已到達縣城,由報案的農民帶路,上山的路十分崎嶇,很多竹子。
五日
自打進了山就開始斷斷續續地下雨,路很難走,上麵的植被幾乎是竹林,偶爾穿插幾棵樹,石板路也大多損壞。爛樹葉和泥土混在一起,一腳一個坑。
很多竹子。
我們早上進山,幾乎是下午三點才抵達“青銅台位置所在”。
在詢問下,老農用腳撥開了一堆爛竹葉,用力扯出蓋在地上的防水布,“青銅台”露出來了。
準確來說,這並不是我們預想中的東西,它看起來並不是作用於祭祀或別的用途,更像是長期雨水衝刷以及人類活動而暴露出來的某個史前文物。
但不得不說,它是一個龐然大物。
文物大概是直徑達三十米的正方形,裸露部分有1.5米高。但是我很確定它的四麵有弧度,但是無論怎麼看去,都找不到四麵的分界在何處。
讓人驚訝的是,雨水衝刷後,它顯露出了金屬才有的光澤
天色漸漸暗淡,雨越下越大,我們決定就地紮營,明日正式開展發掘。
於是把油紙布再次蓋上。
不得不說,這裏的竹子真的很多。
六日。
我一晚上沒有睡著。
目測該構造深深地埋入地下,並且表麵有大量花紋與淺浮雕,我們對史前文化的了解除了神話故事和為數不多的古代遺跡之外,並無多少,這次文物,解讀出來又將繼續史前文化填補的空白。
七點半,天色剛亮一點兒我便從營帳裏出來,雨停了,但是起了一層薄霧。
我們再次掀開了油布。
近距離地觀察讓我們更為驚訝。
它的表麵裹了薄薄一層的泥漿,通過被雨水衝刷而裸露出來的部位,它所表現出的顏色可以看出很像是青銅。
但也隻是顏色很像。
我們一位自詡一眼就能看出古代金屬文物的隊員,絞盡腦汁也沒能把這種材質和我們地球上已知的任何一種金屬聯係起來。或許這是一種我們從未見過的合金。他說。
又是一個龐大的史前文物,或許它發掘出來後的震撼表現足以和兵馬俑碰一碰。
隊員小葉眯著眼睛,帶上手套之後用手在糊滿泥土的表麵抹了一下,提醒原地未動的眾人上麵有紋路後,方才各自帶上裝備開始進行發覺
由於施工隊並未到達現場,加上這隻是初始發覺,我們隻會在這裏呆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然後便回首都報告情況。但我認為,過不了多久我們又會帶著大批物質裝備趕回來。
泥漿很淺一層,我們把用刷子和把附在外麵的,半幹的泥快速地清理下來。
外部的泥水附著層雖淺,但是清理完整個裸露在外的部分我們仍舊花了很長時間,它的全貌出來了:
類金屬材質的物體,顏色接近於生鏽的青銅器,表麵刻滿了類似於藤蔓或觸須的淺浮雕,和已知中國任何一個朝代的風格都不相符合,很有可能在夏商周之前,並且是一個與世隔絕的文明的產物。
“這太他媽牛逼了。”研究古代學的小李如是說。
確實。
天色已晚,我感到有些許的頭暈,許是因為睡眠時間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