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各為其主,何罪之有。”樂寧見熊勝君臣一心,並無隔膜,自是折服。
隨後樂寧自動請纓,願意說服城中俘虜,歸順淮南,熊勝自然讚同,得樂寧親自說服,俘虜的楚軍大部都是宛城鄉人,如今宛城歸依淮南,加上見樂寧都歸順了,自是紛紛投降,共收楚軍俘虜四千餘人。
徐凇因受箭傷,這些日子一直昏迷不醒,熊勝雖然每日都去探望,但始終不見好轉,不料就在攻克宛城後的第天,他卻醒了過來,這可把熊勝高興壞了,當即就宣布免除宛城百姓一年徭役,為此來慶祝徐凇的轉危為安。
拿下宛城之後,熊勝在宛城呆了半月,目的是固守宛城的同時,熊勝也在尋求更好的管理爭取方法。
在這半月的時間內,他根據後世的一些官名和土地管理法,與這個時代混亂的製度相結合,列了一整套方案,準備進行大製度的改革措施,同時也待徐凇身體康複。
實行郡縣製度是第一步,並且已經實行,壽春郡就是他淮南國的治所,這僅僅隻是一個郡,這當然是不全麵的,拿下宛城後,熊勝的雄心壯誌,再次的得到充實,這也是他決定再次進行徹底改革的原因。
宛城在後世是有名的南陽郡治所,這點熊勝是知道的,在得到宛城附近的十幾個縣內,總戶口達到六萬戶時,熊勝他毫不猶豫的,把宛城附近的十幾個縣,劃分為南陽郡治地,並任命唐靖為南陽太守,任命樂寧駐軍中郎將,負責南陽的境內的大小軍務。
這個時代的軍隊製度,各國的都不相同,熊勝決定按照自己熟悉的那一套,實行開來。當時的吳國的軍製是五人設一伍長,五伍設一兩長,四兩設一卒長,五佰人設一旅將,二千五百人設一師帥,一萬二千人設一軍帥。(注:這是春秋吳國的軍製,資料找的,因該不會錯)
熊勝實行的軍製,是他所熟悉的後世製度,這種在封建社會世襲了幾千的製度,統一起來,自然會更利於管理和清晰明了:五人設一伍長,十人設一什長,五十人設一伯長,百人設一百人將,五百人設牙門將軍,一千人設校尉,二千人設都尉,五千人設中郎將(或各將軍稱號),一萬人以上設四鎮將軍,之後便是四征將軍,再之後是左右前後四將軍,接著便是驃騎和車騎等大將軍官職。
同時郡縣地方機構,那就更容易統一規劃,那就是郡、縣、鄉、裏組成。裏裏同時還有什和伍等層層控製,這樣一來,整個權利就集中到了中央,再通過中央集中到了熊勝一個人手裏。
淮南國裏的錢幣,也規定為後世的五銖錢,外圓內寬,同時關於土地問題,淮南國境內的土地,正式承認為私有化,可以公開買賣,過去的原來的國家土地,可以分配為私有土地。
並且提出獎勵製度,凡是每畝土地都指定一個數量,如果超過數量者,可免除這部分賦稅,戰爭中立功者,可獲得爵位,以前的十爵位,正式該為二十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