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棠扒著車窗,目光定格在遠處那連綿不斷的黛綠,蒙蒙細雨拍打在車玻璃上,厚實的鉛灰色烏雲遮天蔽日。
寧棠腦海中閃爍著地理課上學到的的知識。
八月的明川,均溫 35°C, 正是短褲短袖的主場,而位於 3000 米海拔之上的桂南雖平均溫度僅有16 °C-18 °C, 卻已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了。
然而在這“最熱的時候”綿綿陰雨又是常態。
想到這兒,寧棠裹了裹身上潔白的單層衝鋒衣。
這是下飛機時,寧棠從行李箱裏拿出來,在機場的衛生間換上的。
好在提前考慮了天氣因素,出發的時候寧棠便換上了一條水藍色的牛仔長褲,在明川 35°C 的高溫下是有些熱,但是到了桂南剛剛好。
寧棠的目光再次投向車窗外,出租車速度不慢,可是遠望那連綿不斷、黛綠色的高山,大朵大朵的灰色烏雲,又好似車子一動不動。
“不愧是高原”寧棠心想。寧棠微微眯了眯眼,她很喜歡這種感覺:溫柔平靜的外表下隱藏著野性與危險。
寧棠從小在明川長大,明川處於平原中心,那裏沒有山。高中三年,她一次次的在課本圖片上描繪高原的形狀,一遍遍背記高原的定義與概念。所以,對於寧棠來說,“高原”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概念。
寧棠隻在明川西麵的蘭昌見過“山”,說是“山”,事實上海拔隻有 300 米高,充其量隻是一片小丘陵,跟桂南的山比,屬實是小巫見大巫。
一路上,寧棠看著公路的平坦、樓房的堅挺整齊,看到一座座橫跨在兩山之間、視覺上猶如一隻吸管架在兩瓶康師母綠茶中間的高架橋,不禁感歎使“天塹變通途”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在明川機場候機時,寧棠的視線穿過候機坪被擦得清晰明亮的玻璃窗,她看見無數容納量在130人左右的小型客機伴隨著時間的流逝起起落落,她透過透明的登機架看到乘客們往來而不絕。
曾經車馬很慢,可如今,憑借著一種叫做飛機的民用設施,人們可以頃刻間走過亞曆山大大帝窮盡一生也沒有走完的距離。
寧棠是理科生,但是她對曆史和地理有著濃烈的興趣,她看過秦島的海,凝視過兵馬俑的眼,聽過首都街道的熙熙攘攘,也曾撿起過南津城金黃的梧桐葉。可是,寧棠沒有見過高原,對高原的認知也隻限製於課本上的“由地殼擠壓抬升形成,海拔在1000米以上”。正因如此,寧棠將畢業旅行的目的地定在了桂南,一個在寧棠看來陌生且神秘的地方。
日落西山,天地墜入幽蘭色的靜默,出租車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最終駛入一座三麵環山的沉默村莊。
車在一戶人家門口停下,寧棠下了車,看著眼前的鐵製大門,一條大約50米長的灰白水泥路通向一座四層小樓。對比了手機上收到的圖片,終於確定到達了目的地--“一隅民宿”。
“師傅,是這兒了,麻煩您開一下後備箱,我把行李搬下來。”寧棠把後備箱裏的一個行李箱搬下來,放置好,把書包掛靠在行李箱上,用手機付了車費,出租車揚長而去。
寧棠走上前推了推民宿大門,推不開。打開手機,看了眼時間--晚上九點,的確,太晚了,這個時候該鎖門了。隨即打開微信,點開備注為“民宿老板娘”的聊天框,開始打字
「老板娘,我到民宿門口了,但門關著,麻煩您幫忙開下門。」
點擊發送。
不多時,手機震動了兩下,寧棠拿起手機,解鎖,是民宿老板娘回複了
「好的,這就來,小棠你稍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