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前因後果,曆史插曲(1 / 1)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

生公元155年,逝公元220年,享年六十六。

父曹嵩,祖父曹騰。

曹騰乃大宦官,為人大氣,與人和善。

曹嵩乃乞丐攜養,遂曹操乃閹宦之後。

操二十立冠,舉孝廉,入宮為郎。

帝見其長相有異常人,問之國事,操對答如流。

帝大悅,欲重用。

後叫張讓考察得知操不畏權貴,膽識過人。

於是帝遷操為洛陽北部尉。

操不畏權貴,棒殺蹇碩叔父蹇圖,引大宦官記恨。

曹嵩使錢才保下曹操性命。

不久,曹操被調任頓丘令,治政之時大力整頓吏治,使地方風氣煥然一新。

沒過多久,因受宋皇後被廢一事牽連被罷免。

風頭過後,曹操重新被啟用,調入朝廷任議郎一職。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受命於黃甫嵩前往潁川合擊黃巾軍。

曹操因戰功,調任濟南相。

曹操到任,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汙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公元188年,靈帝設西園八校尉,曹操被任命為典軍校尉。

公元189年,靈帝駕崩,董卓入京。

公元190年,曹操逃出洛陽,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曹操,從小便有生存智慧與過人之處。

曹操少時頑劣,操叔父不喜,經常向其父告狀,遂曹操常被曹嵩責罰。

曹操心生一計。

這日,曹操見叔父曹熾在院中午睡。

操上前將香爐踢翻。

曹熾驚醒,見操作惡,大為惱怒。

熾起身著棍欲打曹操。

操倒地抽搐,假作中風。

熾大驚,於是去報曹嵩。

嵩大急前來,見操正在院中專心看書。

於是先問操。

嵩曰:“汝叔父說你中風,汝生龍活虎,莫非有詐?”

操曰:“叔父不喜我,遂汙我。”

嵩又問弟,“小兒無恙,汝何故誆我?”

熾大急道:“豈敢欺騙兄長,必然是他故作如此。”

嵩望操曰:“是否乃汝詐計?”

操曰:“汝叫叔父扮我一觀。”

嵩又望熾。

熾曰:“我也不會。”

嵩冷哼一聲。

嵩曰:“莫要再搬弄是非。”

說完便轉身離去。

嵩走後,操哈哈大笑。

熾問:“何故耶?”

操笑曰:“此瞞天過海計也。”

熾曰:“果真刁阿瞞也。”

操曰:“此小名不錯。”

熾甩袖離去,從此不敢為難曹操。

遂操有小名阿瞞一說。

漢末外戚幹政,宦官為禍。

桓、靈二帝,施行黨錮,濫殺士族。

士族聯合,形成共識。

一曰:黃巾起義。

二曰:董卓入京。

三曰:諸侯爭霸。

四曰:春秋戰國。

五曰:三分天下。

此乃士族推動的曆史走向,並非偶然。

三國並立時。

曹魏以德治,孫權以道治,諸葛亮以法治。

這個時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

這個時代是權謀、陰謀大放光彩的時代。

權謀家以謀勢、謀局、以人為棋。

陰謀家以謀人心、謀道義、謀輿論為手段。

縱橫家用以陽謀,遠交近攻。

曹操善權謀、陰謀、兵法、縱橫之道。

被士族選中,帶領前往。

曹操又聯合劉備、孫權合謀三分天下,完成曆史使命。

三國在於博弈,在於人心。

是曆史的一段豐碑插曲,非常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