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允許複讀了嗎?國家很多文件下發,不允許公立高中開設複讀班。而不是規定落榜生不允許複讀。
有個紀錄片《毛坦中學》,這個學校被稱為巨大的複讀工廠,光招收的複讀生每年就高達上萬人,複讀學費高達幾萬元。即便這麼高的收費,仍舊有很多家長特意把孩子送到這裏來複讀,他們更是辭職來到這裏做陪讀。毛坦工廠承載著複讀生和他們家長的大學夢。
很多人看了這個紀錄片後說,這群複讀生就是在浪費國家的高考資源,這個學校就是一個高考工廠,沒法跟衡水中學這些名校比,它根本創造不出人才,這些人複讀生能考清北的很少,都是考一些普通本科。沒有存在的意義。
作為曾經的複讀生,我們很多人的夢想不是清華北大,而是普普通通的本科。我們將來大學畢業後,可能成為普普通通的人,找個普通的工作過完一生,確實成為不了為國家人才。但我們真的想通過高考改變命運,考上大學,我們就可以去城市裏工作,而不是做農民。如果我們這些落榜生連複讀的機會都沒有,我們隻能回家做農民或者進電子廠打工。
在古代,科舉還沒有年齡限製呢,考不上可以一直考。難道現在隻允許我們參加一次高考,不允許我們複讀嗎?複讀給了落榜生更多的求學機會。
對於農村人來說,高考承載的是我們改變農民階級的夢想。哪個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將來做農民?又有人說,你不做農民將來可以創業呀!又不是隻有高考這條路。我們的父母是農民呀,手裏沒有多少錢,創業是需要啟動資金的,對我們來說創業這條路真的沒有高考這條路更好走。
所以在本科錄取率比較低的城市,複讀生仍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複讀生在我們國家將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我們都想上大學,父母都想讓孩子有個好的未來。
然而即便是我讚同複讀的存在。仍舊認為過多次的複讀,對應屆生是一種不公平。尤其是那種抱了誌願,錄取通知書下來了,結果你不去上,又跑來複讀,最後不理想有拿著通知書不去上。
要知道到你手裏的通知書,可是通過你擠掉其他人獲得的。你被錄取了,就意味著其他人的落榜。錄取分數線因為你而變高,你卻不去上大學,又跑去複讀,浪費了高校的一個錄取指標。年年因為你,別人落榜,高校指標被浪費。你有沒有感覺這是對其他學生的不公平?
如果這個因為你而落榜的學生,來年複讀考上了大學還算幸運。要是他因為你而直接背起行囊去電子廠打工去了,他就真的一輩子和大學失之交臂了。
所以複讀不可恥,但是不要為了理想的大學,而多次複讀。如果最後實現理想還是好的,就害怕一次次最後,還不如第一次高考成績,就是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