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 深宮金枝含笑死(1 / 2)

說來好笑,剛發現莫遲追隨自己出征時,李恪還有幾分惱火。畢竟他也是個男人,還是希望妻子能夠好好守著家園等自己歸來而非這樣親涉險境。若不是那時候看到莫遲為自己受了傷,他大約會對她的任性埋怨一番。但是一看到她為自己受的傷,流的血,他滿腔埋怨都化作心痛,根本不舍得追究莫遲的膽大妄為。等莫遲留下了陪伴他多日,殷殷關懷,隨後又給他獻計獻策之後,他更是覺得有妻子陪在身邊委實不錯,現在聽說莫遲要回去,他反倒不舍起來。

其實李恪沒有意識到的是,他之所以一直以來都對莫遲異常放任,就連她偷偷跟到戰場的任性行為也不忍責備,完全是因為莫遲對他的那種強烈得超過對世上任何一人的關心,正是他從小渴望卻沒有得到過的。而莫遲選擇跟來,理由亦是如此。他們的成長過程都是寂寞和孤獨的,唯有對方給予的愛才讓他們得到了真正的溫暖與安慰。所以在這對夫妻的眼中,早已把對方看得比世上任何一個人都來的重要,即使是他們相愛的結晶,與他們骨血相連的孩子們也無法與之比擬。

不過聽了莫遲敘說原委,李恪縱然再不舍,也還沒糊塗到非要挽留莫遲不可,隻是拍著胸脯對莫遲保證他一定會凱旋而歸。而烏卿也別別扭扭的許諾,必定會保護李恪安然無恙的回到長安。

依依惜別之後,烏卿設下法陣,將莫遲送回了長安吳王府莫遲的房間中。法陣之中,莫遲隻覺睡了一覺,睜開眼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之中,看看窗外天色,正是旭日東升,千裏之遙,竟不過隻用一夜光景。

“小姐,還好你這麼快就回來了。”守候在房間裏焦急不已的,正是貼身侍奉莫遲多年的瑤華,信香正是由她點燃的。

莫遲不是一個喜歡對人傾訴的人,所以有些事她從沒說過,但她做事也沒隱瞞過瑤華。結果這反而讓她們之間形成了主仆獨有的默契,而瑤華也從普通的貼身婢女,漸漸成了莫遲最大的心腹。經過這些年跟在莫遲身邊的曆練,本就聰明伶俐的瑤華比之當初更多了幾分沉穩大方。不過此時的她,眉眼之間卻有些近年罕見的慌張匆忙。

“發生了什麼事?”莫遲為了能夠離開王府隨軍征戰,費盡心思動用她所有能動用的人手好一番布置,若不是特別重大的事情,相信瑤華不會點燃信香的。

“小姐,昨夜宮裏將世子他們送回府來,說是淑妃娘娘病了。”瑤華看到莫遲如此迅速的回來,總算鬆了口氣。“幸好昨夜消息傳來時宮門已經下鑰,您也不能進宮探病,不然的話您不在府中的事情真有穿幫之虞。”

淑妃病了?莫遲心下一沉。李恪出征前,曾叮囑過她多多入宮同楊晏筠作伴。後來,她打算跟李恪一起前往高句麗,於是對外稱病,把三個孩子送進宮避病氣,一來可以表現出莫遲病重遮人耳目,二來孩子們也能陪伴楊晏筠,免得她宮中寂寞。

誰知如今莫遲稱病是假,楊晏筠卻真的病倒了。

楊晏筠雖然義無反顧的追隨李世民一生,但終究沒有得到丈夫的真心,加上又逢國亡家破的巨變,多年心思鬱結,早已摧殘了她的身體健康。今年李恪帶兵出征高句麗,又恰逢四月是楊廣的忌日,楊晏筠本就擔心兒子安危,加上思念亡父想起舊事,輾轉難眠,因而夜間受了風寒,勾起數病齊發,竟至一病不起。

葉芝作為太醫,又與李恪交好,自然十分用心,可他雖然深得其師醫神孫思邈的真傳,但楊晏筠如今病勢洶洶,藥石不靈,縱然合整個太醫署之力會診,也難挽救。聽說這一消息的李世民,召回在岐州的李愔和嫁到兗州的蘭陵公主,每天退朝後都到楊妃宮中探視。但就算如此,楊晏筠仍然一天一天的衰弱下去。

楊晏筠病重,莫遲作為兒媳,親自到她宮中侍奉以盡孝道。莫遲傷勢雖然表麵愈合,但身體失血過多卻並未養好,氣色難看是人人目睹,倒也正好配合了她之前裝病在府中閉門不出的借口。

看到莫遲自己氣色不好卻仍伺候在自己身邊,又聯想到她之前“臥病在床”的時機,楊晏筠心中反而泛起一絲柔軟來。她隻當莫遲也是因李恪出征憂思過度才至病倒,對這個不喜多年的兒媳婦,竟比之前這些年加起來還要更加和顏悅色。

“莫遲,我如今方知你對恪兒是真心的,就如同我待陛下一般。”這日,楊晏筠在莫遲的服侍下喝了藥,突然弱弱的吐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