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遲坐下之後,又暗暗不動聲色的打量了一下李世民。大約是前次被莫遲點明了許多問題的緣故,今天的他打扮得低調多了,光看這穿著,倒是和這店鋪裏的其他商人相差不多,隻是那股子與眾不同的氣質,實在不是那麼好隱藏起來的。
相比之下,反倒是莫遲,今天打扮的比前一次還要鮮亮些——獨孤夫人前不久為莫遲添了新裝,還特地強調並非為新年穿用,隻是日常的裝扮,要莫遲出門時穿的光鮮些,也不至於被人小看慢待。。
“侄女,上次我們見麵時,你曾說隻恨自己不是男兒身,心有向往,莫非侄女平日也喜研習治國之道麼?”李世民把玩著手中酒杯,像是信口提起般問道。
“說研習卻是不敢。”莫遲微微一笑:“侄女讀過些聖賢書,也知道一些道理,平日在家無事思索,偶得一些想法罷了。”
“喔?可否給叔叔講講看?”李世民心生好奇的問。他閱人無數,感覺得出這個小丫頭並不是那種喜歡自吹自擂的類型。她坦率,但並不張狂。
“是。”莫遲點了點頭,“其一,勸民農桑,且輕徭賦。如今天下雖然已經太平,但距離戰亂結束時間不久,百姓們尚需休養生息,此乃國本,不可不重視。”
“這話雖然不錯,但也簡單的很了。”李世民沉吟一下,評價道。減輕人民負擔隻要說說而已,但是減少了徭役和賦稅,國家的收入減少,許多政策便無法推行。
“不錯,若是全國一起減免,則國庫有空虛之險,所以侄女以為,此策適宜輪換,減賦稅、減徭役,同一地區可暫行一策。三輔一帶,環繞都城,正是我大唐立國之根本所在,尤宜減除徭役,使萬民心向大唐。”莫遲說著,大發感慨:“永安、翠微兩宮,吾皇昔年曾為孝道而建,如今為百姓而停,萬民有福。我這點微末想法,大約吾皇也想得到。”
李世民聽的眼前也是一亮,他做皇帝做了十幾年,日常獻媚阿諛奉承的大臣也有不少,但是這個小姑娘隨口提起的稱讚,顯然讓他覺得更為受用。而且莫遲所說的輪換製度,聽起來也很是新鮮有趣,一個閨閣少女,能說出這種想法,已經確實證明她說的偶有所得確有其事了。
其實莫遲哪裏是隨口提起,永安宮和翠微宮的事情,那是她私下向孫達打聽過消息,做過功課的,此時拿出來一試,眼前這穆老爺聽了這話兩眼放光、得意洋洋的樣子,就差直接跟莫遲承認自己就是她口中那個讓萬民有福的明君了。
其實都說皇帝往往深有城府不假,但是在這臉麵上喜怒不形於色的功夫,那大多當皇帝之前練習的,當了皇帝,少有什麼人能直視天顏,也得偶爾喜怒形於色些,大臣們才能更好的揣摩聖意嘛!
“侄女能有這般想法,就比尋常男兒還要有見地了,還有麼?”李世民笑眯眯的撚須問道。
看著李世民的模樣,莫遲強忍著想要笑的衝動,繼續認真道:“其二,廣言路,杜讒言。這條說來簡單,做來卻是極難,自古伴君如伴虎,又有幾人願意為了天下萬民,不惜忤逆聖意大膽直諫?幸好如今吾皇身邊有一位魏征魏大人,正是這樣的人物。”
莫遲笑了一聲,搖了搖頭。“這條說起來,侄女倒也不必提了,吾皇對魏大人的直言進諫,向來從善如流,自古天子,能做到這等地步者,唯當今天子。隻是如魏大人這般諫臣,性格太過耿直,目的雖然確是為天下,但人非完人,或有思慮不及,好心反而辦了錯事,礙於其諫臣直言之名,吾皇又往往不得不納,此是大忌。”
這次,李世民的臉色也鄭重了許多。他起初聽到魏征之名,又聽到賈小姐說起民間都知道他這個皇帝從善如流,心裏本來欣然無比。但後來聽了莫遲的話,竟然感同身受。魏征固然是為自己、為天下進諫不止,但有時候過則不美。別的事情也就罷了,就說魏征之前硬是勸諫李世民拆掉宮中那座能看到長孫皇後陵寢的小樓,這事就是李世民心頭的一根尖刺。至於其他國事,此類情況亦非沒有。這個小姑娘,遠離朝堂,卻也能想到這點,這就不得不讓李世民對她更加重視起來。
“其實諫臣奸臣,一字之差,皆看皇帝如何駕馭……”李世民才開了個頭,就有些尷尬的閉上了嘴。這眼前之人,不過是自己未來的兒媳,自己怎麼不自覺的就對她說起這帝王之術了?隻是這次他也收起了閑談的心思,想要認真聽莫遲繼續說下去。“侄女見解,果然非一般女子能比,不知老夫可能繼續聽侄女還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