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 最是難得一見歡(2 / 2)

“回娘娘,莫遲不敢當。”莫遲誠惶誠恐答道。

蕭後問:“可念過書?”

“念過一些。”

“在家裏平日還做些什麼?”

“也和母親學些針線和管家的道理。”

說起來,這些問題之前獨孤夫人差不多也都問了一遍了,莫遲回答得有條不紊,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讓楊妃和蕭後都暗暗點頭。

兩人的想法和獨孤夫人類似,莫遲進宮之前,她們已經知道這位蕭姑娘的出身有些太過卑微,因此唯恐這個女孩子太過小家子氣,縮手縮腳的,氣度不堪為王妃。如今看莫遲這樣鎮定自若,心裏的好感又多了幾分。

楊妃唯有的不滿意處,大約就是蕭莫遲眉梢眼角的那種媚態了。雖然這姑娘行動言談不像是那種媚人的類型,但是這天生的媚態,還是讓楊妃心頭莫名的有些不快。

她不動聲色,假作隨口道:“對了,聽恪兒說,蕭姑娘是和恪兒一起到的長安?”

“是啊,這次多虧吳王殿下相助,我和母親才能認祖歸宗。”這方麵的事情,莫遲和李恪早就套好詞了,兩人口徑絕對一致。當然,兩人不和眾人同行,一同跑去遊山玩水的事情,自然是不能透露半分。

“那時候吳王殿下到安州上任,因曾聽叔祖父提起過先父因故並未隨族人遷至長安,就留意代為尋找。”莫遲靦腆的笑道:“正巧我家重整門庭,向各府都送了拜帖,吳王殿下心細,便留下了,又派了手下去調查了一番,確定無誤之後,這才邀我和母親到都督府中相認。若非吳王熱心相助,說定同行,我和母親也難以遠赴長安認親。因約好同來長安,吳王殿下還留我和母親在府上住了一陣。”

“原來如此。”聽到莫遲對李恪讚不絕口,卻又絲毫不曾露出什麼太過親近的意思,楊妃微微笑了笑。她故意在莫遲麵前提到李恪,就是想看看這個姑娘是看中了吳王這個名頭,還是看中了李恪這個人。

她是過來人,如何會看不出莫遲對自己的兒子是不是動心?且不說莫遲一臉不自覺露出的一絲羞澀,就光說莫遲提到吳王殿下的時候,竟不十分流利,顯見極少這樣稱呼。以時間算,莫遲和李恪至少相處了兩個月,若非二人關係匪淺,莫遲已不用殿下稱呼李恪,如何會有這種情形?可這丫頭倒很知分寸,敘述時不但不曾故意彰顯親近,反倒把二人關係刻意的拉遠,話裏話外都帶上母親,毫不馬虎。

“今年你們母女能安心與族人團聚,真多虧吳王殿下。這下,老爺也可以安心了。”獨孤夫人也稱讚道。她這話雖然是順勢而言,但也確實發自真心,多年來蕭朗的事情一直讓蕭瑀掛心,今年找到他的遺孀和女兒,蕭瑀也可以安心了。

“舅舅安心了,我卻還是不太安心呐!”楊妃看著莫遲,故意歎了口氣。

獨孤夫人配合的應了一聲:“喔?”

“我要是有莫遲這樣好的兒媳婦,今年過年就能安下心嘍!”楊晏筠笑著打趣道。

莫遲饒是再處變不驚,心理素質良好,畢竟還是個小姑娘,乍聽到這句如此直白的話的瞬間也鬧了個大紅臉,垂下頭呐呐的說不出話來,但心裏也鬆了口氣,她沒以為楊妃會真的多喜歡自己,至少她覺得自己合格,那就夠了。

看到莫遲害羞,楊妃也不再繼續打趣莫遲,轉而又為蕭瑀的身體狀況和獨孤夫人談了幾句,最後又和蕭後依依不舍的寒暄了幾句,這才讓三人離開皇宮。

莫遲前腳才出宮門,後腳就有宮女前來稟告:“娘娘,吳王殿下來了。”

“母親。”李恪雖然裝作若無其事,但那步履匆匆還是暴露了他現在的心情。“聽說,您今天見過莫遲了?”

“你這孩子,消息倒挺靈通。”楊妃本來還想逗逗李恪,可一看到李恪一臉強忍不安的模樣,也不打算戲弄兒子了,笑道:“那個姑娘看著,倒是挺不錯的。”

“母親,您的意思是?”

“若是你父親也同意,那倒無妨了。”楊妃笑著說到一半,突然愣了一下。

若是不提起李世民倒也罷了,一旦提起這皇帝,楊妃頓時想到為什麼自己會對莫遲眉梢眼角天生的那種風流媚態感到心裏不舒服了。

——這姑娘,有哪個地方和那位姓武的才人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