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鳩摩羅什(1 / 2)

繼佛圖澄、道安之後,後秦佛教因一代大師鳩摩羅什的到來,呈現出比前秦更為興盛的局麵。

鳩摩羅什祖籍天竺,家世國相,祖父達多在國中德高望重,父親鳩摩炎因不願繼承父親相位,離開天竺,東渡蔥嶺,被龜茲王迎為國師,並將妻子的妹妹嫁給他做了妻子,鳩摩羅什父母都崇奉佛教,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出家為尼。鳩摩羅什七歲就跟隨母親出家,拜師學經,他天資聰慧,據記載日誦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萬二千言,因母親是龜茲王的妹妹,故龜茲人給予鳩摩羅什豐厚的供養,為了鳩摩羅什的修行,母親便帶他離開了本國。

鳩摩羅什九歲時到達羈賓,當時羈賓流行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鳩摩羅什拜當時在國內著名的佛學大師槃頭達多為師,學習‘阿含’等小乘經論,和四吠陀、五明等學問。

他受到師傅的讚譽,羈賓王請他入宮與外道辯論獲勝,羈賓王由此更敬重他,並給予極高的待遇,鳩摩羅什十二歲,母親帶他回龜茲,途經沙勒國住一年。

在沙勒國,鳩摩羅什先修煉小乘佛法,後學大乘佛法,他開始羈賓僧佛陁耶舍學習‘阿毗曇八揵度論’及‘十誦律’,沙勒國王請鳩摩羅什升座在國內講經說法,龜茲王因此很高興,派使者酬謝並通友好,鳩摩羅什還尋訪佛教以外的書籍,如古印度的宗教哲學文獻等。

據稱他陰陽術算,莫不畢盡,妙達吉凶,言若符契,還練習注文修辭等,但鳩摩羅什不太注意儀表戒規,常常受到其他修行者的非議。

他在沙勒國學大乘佛法的老師說須耶利蘇摩,鳩摩羅什初聽大乘佛法覺得不可思議,與老師辯法,後終於放棄了小乘佛法立場,並感歎說,吾昔年學習小乘佛法,如人不識得金玉,以頑石為妙,此後他又學習了大乘佛法中觀學派的基本著作‘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

之後鳩摩羅什隨母親到了溫宿國,在那裏與一外道辯論獲勝,聲名鵲起,享譽國內外,龜茲王親自到溫宿國把鳩摩羅什母子迎回國。

鳩摩羅什回國後,一直弘揚傳播大乘佛法,二十歲在王宮受具足戒,又從沙門帛摩羅叉學‘十誦律’。

不久他母親要往天竺去,臨行告別說:方等深教,應大闡真丹,傳之東土,唯爾之力,但與自身無力,其可如何。

鳩摩羅什回答說,大士之道,利彼忘軀,若必使大乘佛法流傳,能洗悟蒙俗,雖複身當爐護,苦而無恨。後住新寺誦讀‘放光般若經’,又住雀梨大寺廣讀大乘經論。

龜茲王造金獅子座,請鳩摩羅什升座講經說法,鳩摩羅什一時間名高西域,他在羈賓時的小乘佛法老師槃頭達多也聞名趕來,聽鳩摩羅什講大乘佛法。

公元382年,前秦王符堅派大將呂光出兵龜茲國,在呂光臨行前符堅說,朕聞西國有鳩摩羅什,深解法相,善斷陰陽,為後學之宗,朕甚思之,賢哲者,國之大寶,若剋龜茲國,既馳驛送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