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BJ的菜市場和嫻聞趣事(2 / 2)

現在的一些影視劇和小視頻裏也經常有人喊,來壺高碎。這“高碎”亦稱“高末”,又叫勞保茶。實際上就是茶葉店篩茶時篩出的茶葉末。這種碎末在別的地方是棄之無用的東西,舊時,BJ的窮人買不起好茶,但又偏愛喝茶,故茶葉店將此物出售,謂為高級茶葉末。不僅讓平民享受茶的清香,同時,也及其悉心地顧及到老BJ人的“麵子”。

問,BJ人真的是對“茶”愛的如此深沉嗎?嗬嗬,據作者猜測,也就一丟丟吧,畢竟飯都吃不上了,還喝什麼茶啊!究其根本,舊時BJ人離不開茶的主要原因是水質:BJ的水質總體上是硬、澀、鹹、苦。BJ人嘴“刁”,為了能喝口“順嘴”的,自然不管窮富都喜歡在水裏泡點茶,聊以自慰。

轉回咱繼續說說,菜市場裏的門道。

再比如,在任何一家菜市場裏,賣豬肉的櫃台與賣牛羊肉的櫃台必然

各據一角,距離盡可能越遠越好。這顯然是為了照顧穆斯林顧客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

賣牛羊肉的櫃台在顯著位置懸掛著清真食品標誌,BJ話叫做“經都阿”,即用阿拉伯文字書寫的清真言,表明這裏出售的肉類製品符合宗教教規,廣大穆斯林群眾可以放心購買。

在這個生活靠計劃的時代,排隊是各大菜市場的一景。

每逢節假日的早晨,菜市場還沒開門,門外的顧客就排起了長隊,買豬肉的排一隊,買牛羊肉的排一隊,買水產品的排一隊,買活禽的排一隊,連買豆腐都得單排一隊。

這也是為什麼,在《四合院》的偷雞劇集中,傻柱說自己的那隻雞是從朝陽菜市場買的,精明會算計的三大爺一下子就指明了他的謊言。因為這謊話編的太不走心了,就跟誰沒排過隊似的,排隊不需用時間啊!

這個時期,排隊的人多,但基本上每個人都能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因為當年是憑票證供應,隻能按《居民副食本》上的定量購買。

按照定量,首都居民每戶每個月可以買到一斤的雞蛋,此時的雞蛋也小,有八到十個左右。看清,是每戶啊,不是沒人。按照周家一家四口,一人一個的量,隻能吃兩頓的。這也是為什麼周母見周平安帶回來野鴨蛋,會高興的喜笑顏開。

買豬肉要肉票,人們往往會要求賣肉的售貨員“勞駕,您割的時候多

點肥的”——多要肥的,是為了回家煉豬油。用豬油炒素菜有肉味,而且炸油渣兒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不光可以炒菜,還可以包包子、包餃子、烙餡餅,甚至單獨吃的話,更加誘人!

此外,買牛羊肉要戶口本,這是為了照顧回民;家裏有產婦和新生兒,要買紅糖,得憑醫院開的證明。

BJ人多,BJ人好吃,為了買二兩肉排一個鍾頭隊,並不覺得累。

初冬,到了買冬儲大白菜的時候,各大國營菜市場門前的隊排得更加壯觀——因為菜多、人多,所以,冬儲大白菜“自古以來”就是在菜市場門口的馬路上賣的。

售貨員各盡其責。一些粗細不均的木條兒,被釘成一塊塊的“板”,用來碼放上秤的大白菜,這樣能夠多稱些。一台磅秤旁至少有六七個人在忙碌,有的從菜垛上往下遞,有的把菜向磅秤上碼,有的負責過秤、報數,報出幾級菜、多少斤,同時在副食本上蓋上“冬儲菜已購”的章,坐在桌前的會計聽到報數後扒拉著算盤,唱收唱付。

冬儲大白菜是分等級賣的。從卡車上卸下來的大白菜,按照一級、二級的標準,分別碼放成方形的菜垛,菜心非常瓷實的是一級菜,稍微鬆軟一點的是二級菜,到三級菜就沒什麼菜心了,所以一、二級菜是限量供應的,按副食本上的人口而定,三級菜敞開供應。

因為儲存大白菜的銷售是

有期限的,過了這個時候,價格就會使勁漲。為了趕在前麵買到一級的菜,家家戶戶都會在這個時候全力以赴。

那時候沒有實行雙休日,所以買大白菜的高峰一般在星期天。周六晚上家長就宣布:“早睡覺,明天排隊去!”。

為了能及時買到足夠一家人過冬的大白菜,人們也各顯其能,家裏小孩,天還咋亮時,就被家裏大人安排去排隊了。此時家裏人也不閑著,清理窗台上和牆根兒底下,等著大白菜進門。聽到報信的喊聲後,大人就拿著錢和副食本直奔菜店。

往回運更是各顯神通:蹬三輪車的,推嬰兒竹車的,騎自行車的在後架上橫一塊搓衣板,都是為了能多擱幾棵菜。

此時,物質生活的貧乏,並沒有衝淡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磨難,反而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