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沉的下午,天空彌漫著烏雲,仿佛是哀悼著什麼。
一個寧靜的村莊,一名少年悲痛的看著懷中雙眼緊閉的老人,心中充滿了悲傷和思念。
“爺爺!”少年口中低聲呼喚,眼中充滿了淚水。
我叫易小天,爺爺曾經是我最親近的人,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我自小是被爺爺一手帶大。
看著已經失去氣息的爺爺,眼前一幕幕和爺爺相處的畫麵浮上了腦海;兒時調皮搗蛋不聽話,爺爺教育我時的嚴厲;哄我睡覺時,一口方言講故事時的有趣;親手做出小玩具,逗我玩耍時的開心…
現在,爺爺已經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心中一股無法言語的悲痛和無助。
充滿眼眶的眼淚,再也停留不住,從我眼角滴落,落在了爺爺的額頭,眼淚順著額頭滑入了爺爺緊閉的眼睛,隨後消失...
此刻,周圍響起了家人們傷心的哭泣,撕心裂肺的呼喊著,發泄心中的思念與不舍。
奶奶就坐在我的身旁,她也在低聲啜泣,一切的聲音、悲傷的氛圍,我又是一陣揪心般的疼痛,眼淚再也忍不住,又一次滑落,順著同樣的軌跡流入爺爺的眼中。
奶奶慢慢收住了情緒,有些虛弱的說道:“小天,把你爺爺放下吧,收拾收拾場地,辦理他的後事吧”。
“奶奶!”我也收逐漸斂了情緒,把爺爺的身體緩緩放在床上,把爺爺的手腳放平,身子放正,整理了一下爺爺身上的衣著,不舍的再次看了看眼前不再有一絲氣息的爺爺,爺爺就這樣離開了我們。
至於為什麼我會抱著爺爺的身體?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老人暮年,時日已然不多之時,家裏會在客廳搭建起床鋪,將老人移入客廳居住,方便家人、親人們前來探望。
在老人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會叮囑家人安排一個老人生前最喜歡或看好的後人,把老人身體扶正,依靠在自己胸口之上,把老人的雙腳著地,接觸地麵,接收地氣。
這後人會一直懷抱著老人,聽老人交待一些後事,直到老人咽下最後一口氣,這時後人會用手將老人的眼睛合上,為其瞑目,其含義就是讓死者安心離去,一切有我。
接下來家人會準備好的一件金銀物件,放入老人口中,稱為“口福”。
懷抱老人的後人,會用手托住逝去之人的下巴,這些操作就被稱為“接氣”,其寓意就是,這個後人將延續老人此生氣運、延續香火。
將爺爺的身體放好,大家開始客廳中央位置搭建靈台,靈台搭建好後會將爺爺的身體放在靈台之上,又在身上穿上一件又一件的壽衣和壽褲,一般是七套或者九套,最後將逝者的雙腳放正、放平用稻草或者麻繩紮起來,再蓋上被子,象征著來世一路平攤、不愁吃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