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果然是冀中八路軍軍區首長,常山同誌趕緊跑步上前迎接。
據了解:軍分區在土地革命時期就已經開始設立的,不過當時隻是一個旅或團級單位,軍分區領導也隻是由旅長或團長擔任。
新中國成立後,軍分區升級成為了師級單位,軍分區最高領導人就是經常聽到的“軍分區司令員”,是正正經經的正師級領導幹部! 至於省分區,一般由多個軍分區組成。省分區領導為正軍級,比軍分區的正師級領導高了一個層級。
因此,省分軍分區是軍分區的上級單位,軍分區受省分分區的領導和管理。
所以當時的冀中軍區首長與蕭楚君的級別差不多!雙方互敬軍禮之後,軍區首長,真誠地對蕭楚君說道:
“我代表冀中八路軍軍分區全體官兵,對石將軍表示熱烈歡迎!”
蕭楚君馬上更正道:“從今以後,我的名字就改回自己的真實姓名——蕭楚君!”
首長立即表示讚成:“好!歡迎我們的蕭楚君同誌回家!並對您深入國民黨軍隊內部促成薑軍長起義成功給予最高的評價!我再次代表冀中軍分區全體官兵,向您及薑軍長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蕭楚君謙遜地說道:“首長您太客氣了!我認為這點功績,不是自己一個人能做到的,應該說,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我蕭楚君的今天!更談不上與家人的團圓!”
蕭楚君話音剛落,冀中軍分區首長便帶頭鼓起了掌,於是在場的人便一起為蕭楚君熱烈鼓掌,這場麵讓張歆韻也感到無限榮光……
最後冀中軍分區首長,就在戰地現場的一塊空地,用繳獲的牛肉罐頭、魚幹、幹菜、餅幹、香腸及日本清酒,算是招待了蕭楚君和他官兵們!
吃飯間,雙方還談到了如何處理這些俘虜的問題:
共產黨優待俘虜的相關問題:寬大處理敵方俘虜,是我黨、我軍感化瓦解敵軍的重要手段!
對待偽軍俘虜,我軍的政策是:對敵軍、偽軍、反共的俘虜,除為群眾所痛惡、非殺不可而又經過上級批準的人以外,應一律采取釋放的政策。
其中被迫參加、多少帶有革命性的分子,應大批地爭取為我軍服務,其他則一律釋放;如其再來,再捉再放;不加侮辱、不搜財物、不要自首、一律以誠懇和氣的態度對待之。
不論他們如何反動,均采取取這種政策。 以抗日戰爭為例,日本軍國主義企圖抹煞由於俘虜被釋放後、所產生的八路軍寬待俘虜的巨大影響,對日軍士兵實施極端思想控製!
而日本人與我黨的政策則是大相徑庭,沒有善惡評判的服從,隻聽從內心的忠誠。
他們通過洗腦灌輸的超越生死的信念,要求沉靜地麵對死亡,甚至厭惡生而親近死。
這種絕對的標準是“忠”與“不忠”,而非“不為輿論所迷惑,不問政治”。
日本的武士道即赴死之道,是一種駭人聽聞的極端忠誠和信仰。
他們所奉行的所謂知羞恥的人才能夠自強,並且要時時刻刻記住自己的聲望,要更加的勤勉,這樣才不會辜負父老鄉親的期望,如果被對方抓獲了,就是恥辱,就算是死也不要留下所謂的壞名聲。
當時日本的士兵認為,如果被抓了,那麼自己的部隊還有家人的名聲就會遭到影響,所以就導致了,一些日本俘虜在被釋放回去了之後,為了能夠保全自己的部隊,還有所謂家人的榮譽,往往會選擇自殺的,塚本大佐和他的同僚們,自然就成了這樣可悲的犧牲品!
當然,我軍對那些罪大惡極、手上沾滿人民鮮血十惡不赦的千古罪人,如姚填海之流,還是要嚴懲不貸的!
考慮到共產黨八路軍對待俘虜的政策,本來該一槍崩了的姚填海,蕭楚君與張歆韻商量後,決定交冀中八路軍審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