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遷七年前229年,趙國由於連年的征戰,加之代地地震,於是出現了大麵積的災荒。
始皇帝趁機派出大將王翦直下井陘,楊端和則率部自河內出擊,圍困趙國國都邯鄲。
時已名揚天下的武安君李牧,被委任為大將軍,傾全國之力抵抗秦軍。在戰場上,李牧多次擊敗了秦軍,以至於王翦為速戰速決,不得不稟報了始皇帝,再一次對趙國使用反間計。
這一次,秦人還是收買了那個當年曾經陷害過廉頗的趙王近臣郭開。
郭開散步謠言,說李牧和副將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而趙王遷,也再一次的上當,竟聽信了郭開的話,派宗室趙蔥與齊人顏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性情耿直的李牧,為趙國想,以將在外,君明有所不受的理由,拒絕接受命令。結果趙王遷設計,斬殺李牧。
很多人說,李牧是死在秦人的反間計上麵。
可實際上呢?
明白人都很清楚,趙王遷從來就沒有信任過李牧。哪怕他信誓旦旦的對外人宣稱:李牧是我趙國的白起。並封李牧為武安君的時候,趙王遷也隻是把李牧當成了一個隨時可以拋棄的棋子。
白起是什麼下場?
李牧和白起的下場,又何曾相似!趙王遷,相信的人隻有他自己。李牧功高震主,他隻是找了一個合適的由頭,幹掉了李牧。
作為李牧的孫子,李左車對老秦的仇恨並不深。相反,他對趙國的仇恨,甚至遠遠超過了對老秦的仇恨。早先三田之亂時,李左車應棘蒲人柴將軍的邀請。前往濟北郡相助柴將軍。
可結果呢。他看到地其實還是一場爾虞我詐。
對六國。他早已死了心。而所謂地複國。也不過是極少數之人地野心罷了。三田之亂被俘以後。劉闞將李左車私下裏放走。於劉闞而言。他敬佩李牧將軍。故而不忍心對李左車下手。
但是在李左車而言。劉闞卻讓他感到非常好奇!
這是一個和大多數老秦人不太一樣地家夥。不刻板。膽子大。可算得上是有勇有謀。而劉闞在北疆斬殺左賢王和左穀蠡王地事跡。更讓李左車對劉闞生出了好奇。從一介白身起家。釀造泗水花雕。出任大秦官吏。他能打仗。同時還明了紙張這種於讀書人而言。如神物一樣東西……
和劉闞也隻是麵對麵短暫地說了幾句話。看不出他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在離開平陽之後。李左車四處遊蕩。從薛郡走到了九原。從九原又走到了代郡……遊蕩了一年後。李左車終於下定決心。去樓倉看一看。而他抵達樓倉地時候。劉闞已奉召隨行護駕。於是。李左車在樓倉停留了很久。也著實現。這小小地樓倉鎮裏。竟藏龍臥虎。
內政井然有序,武備從未放鬆。
按道理說,劉闞如此強勢的人物,對樓倉應該是鐵腕一樣的治理。但經過觀察之後,李左車卻感覺到,樓倉若同一部機器一樣,每一個人,都恰到好處地被安排在適合於他們的崗位上。
至於劉闞嘛……
據樓倉人介紹。劉闞很少出麵打理事情。
倒更像是黃老之術的無為而治。當然了。這無為而治是建立在一個很有序的規範之中,依舊屬於法家的範疇。在這個規範之下。樓倉人生活很快樂。雖然不一定比得上那些大城市一樣富庶,可是在這裏。卻別有一番樂趣。李左車越對劉闞感興趣了……適逢樓倉軍征召,李左車索性加入樓倉軍中,被分配到了灌嬰的麾下,擔當起了一名極為平常的樓倉武卒。
不過,這是金子總會光。
家學淵源的李左車,涉獵百家,尤擅兵學。
但是,不同於他的祖父李牧那般,李左車不擅長治兵。他地優點在於臨陣的指揮,還有戰術方麵的研究。換而言之,李左車不可能如李牧那樣成為優秀的主帥,但卻是最好的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