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樂觀向上才是真諦(1 / 1)

【靜坐】

靜坐,冥想之要術也。壓力消解,專注力升,內心平和,怡然自得,須遵循諸法,方可見成。

1. 擇一舒坦之地:無論蒲團、座椅、墊子,唯勿躺臥。

2. 調其身姿:或盤腿蓮花、半蓮或雙腿落地、椅坐。背脊挺立,勿使僵硬。

3. 置定時器:始自五分鍾至十分鍾,漸次延綿。

4. 合眸:避外擾,專注於息。

5. 觀呼吸:氣息出入,若親見。勿強調整,唯順其勢。

6. 念起勿驚:念若浮萍,任其自生。勿求絕念,惟呼吸是顧。

7. 恒心為上:靜坐如技,熟能生巧。定日程,持之以恒。

8. 收功徐行:靜坐畢,輕搖手足,緩緩起立。

須知靜坐過程中,不適或分心乃常事。持之以恒,專注力增,內心平和,此乃靜坐之精。

【律身】

律身之說,今已不鮮,然而行之有效者,蓋寡矣。知行合一,方為正道。

吾儕之士,當篤誌律身,若欲提高,則須竭力以下諸事:

一曰立目標,長短適宜,明乎其誌,乃有所向。

二曰定計劃,步步為營,時空兼濟,日就月將。

三曰養習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水滴石穿。

四曰拒幹擾,斬斷紛擾,潛心向學,專精於業。

五曰自激勵,以得為賞,以勞為樂,學海無涯。

六曰恒耐心,跬步千裏,積流成海,戒急戒躁。

七曰省反思,時時察己,時時修正,乃成方圓。

八曰修心性,堅忍不拔,處變不驚,乃有所成。

九曰師他人,見賢思齊,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十曰持之久,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律身乃成。

然律身之道,非一蹴而就,當持久以恒,自強不息,方得始終。

【靜極】

“靜能生慧”靜者,平心定氣,潛心滌慮者也。然則靜極者,蓋無紛擾,臻於化境,心澄如鏡,可謂極靜者也。若欲求靜極,試述數法以供參酌。

一、呼吸吐納:徐引緩呼,凝神聚氣,感息出入於體內,如波湧動,而達身心放鬆之效。

二、冥思凝神:選一靜僻之地,趺坐瞑目,覺諸念浮雲,漸入定境。凝神於呼吸,流連於當下,以得心靈寧靜。

三、瑜伽調息:瑜伽運動,兼濟身心。調息之法,可舒筋活絡,除濁氣,清心神,以達寧靜之境。

四、藝術涵養:繪畫、書寫、音樂諸藝,可陶冶性情,抒發情感,自能尋得寧靜。

五、親融自然:踏青郊野,感悟四時。自然美景,可怡情養性,助長寧靜之心。

六、簡約生活:刪繁就簡,摒棄無謂之事。生活得法,寧靜自生。

七、放手隨緣:人之所不能者,皆為定數。然則,盡人事,聽天命。專注於力所能及之事,寧靜自會降臨。

八、規律作息:順乎自然,起居有常。寧靜,源於身心之和諧。

九、強身健體:勤於鍛煉,氣血通暢,則心神安寧,寧靜可求。

十、感恩生活:世間美善,無處不在。心存感恩,寧靜油然而生。

習此十法,以求靜極。倘能融會貫通,由外及內,由淺入深,終能得寧靜之心境。